陳建新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 小學數學 ? 應用對策
在新課程標準不斷改革和深入的背景下,教育事業也在進行著相對應的改革和創新發展。對小學數學而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在使用傳統教學理念和方法,而是要積極響應新課程理念的標準要求,適當利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有利于促使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有效激發,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們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效率有所提升。數學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由于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直利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不僅會影響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會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水平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可以將信息化教學方式合理的應用其中,不僅有利于緩解現存的各種問題,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升。
一、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雖然有很多教師還仍然利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但是也有部分教師逐漸意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具體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信息化教學理念與各個章節內容進行結合。但是與應用現狀進行結合,發現信息化教學理念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教師在利用信息化教學的時候,過于依賴一些電教設備。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依賴這些現成的教學設備,不僅會導致學生們出現“疲勞”的心理,而且還無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甚至有些時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也要比利用PPT的效果要好。由于小學生的特殊性,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過于形式化,很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反而會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比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過程中,有一節的內容是圍繞著時間問題進行計算分析[1]。在教學時在,如果數學課是從上午九點半的時候開始,那么在40分鐘之后,下課的時間是幾點。在針對這一節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在利用幻燈片進行講解的時候,并沒有將時鐘圖片進行合理利用,這樣幾點幾分的問題對學生而言,仍然非常抽象。而教師在這種背景下,利用幻燈片持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們了解到一個小時是60分鐘的概念,而九點半就是還差30分鐘才夠一個小時。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告訴學生們30分鐘和40分鐘之間相隔了10分鐘,在經過一系列的講解之后,最終得出下課時間是10點10分。這種繁瑣的講解方式,并沒有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反而會給學生們的思維造成嚴重的混亂影響。如果是在這種形勢下利用信息化教學,那么還不如使用傳統教學模式。
二、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利用信息化教學可以實現幾何圖形的形象化
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所以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很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同時還會在很多章節的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如果學生們的難題越來越多,并且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們逐漸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一般都是利用黑板、教學模具來開展教學。這樣不僅很難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會讓學生們對數學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刻板”的印象中。在這種背景下,要想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轉變,可以實現信息化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合理利用,將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2]。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將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學信息全部都制作成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比如可以利用文字、視頻或者是動畫,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在《圓的面積》這一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在其中的合理利用,通過課件將圓分割成兩個半圓的整個過程進行動態化的演示。在演示過程中,還要把每一個半圓都劃分成為相等的份數。通過這種演示方式,不僅能夠將這些抽象知識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且還能夠將這些知識的形象化特征充分發揮出來。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展示過程中,讓學生們可以認識到原本的圖形與拼接的圖形具有相似之處,而圓的面積在其中并沒有任何的變化。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們逐漸意識到圓的面積可以通過對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來逐漸演變。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們的思維也可以得到激發。除此之外,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比如在針對圓的面積進行計算的時候,有部分學生會對計算公式提出疑問[3]。在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對課件的利用,將這些問題以一種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們的印象,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們重新對圓面積的推導過程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能夠過分依賴課件,特別是在學生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們自主思考,并不能夠利用課件替代學生們的思考。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對所學習到的知識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還能夠起到良好的知識鞏固效果。
(二)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過程中,如果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高,那么勢必會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同時,由于小學生的特殊性,很難在課堂上保持長時間的集中,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信息化教學手段合理的應用其中,這樣有利于保證學生們可以長時間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只是起到輔助教學的效果,切忌不能夠養成過分依賴信息化教學的習慣。多媒體課件在具體展示過程中,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將一些復雜難懂、抽象的知識點以一種簡單、客觀、形象的方式傳輸給學生,這樣有利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和單一性,讓學生們可以更容易接受這些復雜知識[4]。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們學習現狀,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們在針對問題進行觀察、處理和解決時的能力。
比如,在《平移與旋轉》這一節的數學教學內容講解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利用書本中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們很難對這一抽象的概念有所認識和了解。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引入其中,最好選擇一些學生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比如,可以通過多媒體將電風扇等一些家用電器的運動狀態展示出來,這樣能夠讓學生們對平移與旋轉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由于這些例子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所以學生們理解起來也比較簡單。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加深一些難度,將“森林里比較常見的一些小動物”引入到課程教學中。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些例子不僅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而且還能夠激發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的利用,將這些例子全部都演示出來,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可以更直觀的對平移與旋轉這一概念有所認識和了解,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強化,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為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將信息化教學模式合理的應用其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利用,可以將一些復雜難懂的知識點轉變成為生動形象的內容,這樣不僅方便學生們的理解,而且還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在保證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同時,可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芳東.淺析信息化條件下農村小學數學教育學習方式的變革[J].學周刊,2019,(11):138.
[2]魏悅川,韓益亮.計算機密碼學課程的混合式、參與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9,(03):27-29.
[3]姚佳佳,李艷,金松濤,等.信息技術融入課堂的教師教學轉型發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9,(03):37-47+80.
[4]管玨琪,陳渠,樓一丹,等.智慧教室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結構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9,(03):75-82.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市魚臺縣清河鎮蔡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