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麗
關鍵詞:思維導圖 ? 初中歷史 ? 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比較瑣碎和繁雜,這個階段的學生大多數還沒怎么接觸到史實,教師若是能夠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引用思維導圖,會迅速幫助學生理清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通過思維導圖將知識點整合,把繁雜的史實簡單化,把零散的碎片串聯在一起,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到歷史的實質和本真。
一、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
(一)利用思維導圖讓初中生能更直面的認識歷史。現階段大多數初中生還沒有意識到歷史是永不間斷的,在他們眼里,初中歷史教材中的知識太瑣碎,難以聯系到一起去,就形成了學習上的阻礙。
(二)利用思維導圖可以調節教師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用更直觀更清晰的方式將復雜的課時一點點傳授給學生[1]。這樣的教學兼具全面性和系統性,也能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思路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將學習變得簡單化。
(三)利用思維導圖擴展初中生的思想。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大多故步自封,圈地為牢,將思維導圖融合到教學之中會激發學生想象的空間,以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歷史。
二、當思維導圖作用于初中歷史教師,優化自身教學策略
(一)以“圖”的形式突出中學歷史概念,深化學生對歷史的印象
初中教材中的歷史事件往往可以概括成一句話,而這一句話中交代了事情的時間、人物關系、地點、起因、結果,再詳細點就涉及到了這件事情的枝枝葉葉,比方說背景,事件的過程和產生的作用或者說是影響等。而這一句話往往是要學生自己去總結的,在歷史教材中常常一件事散落在各個章節,這就給學生的匯總帶了很大的障礙。初中生很難對這一部分的史實進行概括,也就直接影響了初中生對于此歷史事件的掌握效果。那么這個時候,假如導師用了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授課,把事件主要因素摘出來單獨講解,就會化繁為簡,大大降低了學生們的接受和理解的難度。所謂由點畫線,由線推面,正是思維導圖應用于歷史教學的道理所在。舉個例子,在七年級的歷史教材中關于漢武帝的那一個課時,很多學生都不能掌握到這一課的要領,在這個情況下,教師就繪制了一個思維導圖,把各個主干單摘出來。這件事件的中心是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然后分別從政治、經濟、思想、軍事、民族關系五個方面展開,各個擊破,逐一說明,這樣不僅將歷史事件簡單化,還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這一課的認識。
(二)以“圖”的形式將歷史層層遞進由點及面,逐一擊破。
一件歷史事件的本身總是藏著巨大的信息量,教師在教導初中生學習歷史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學會篩選事件本身的主干。這個主干就好比是一條龍的脊骨,只有脊骨支撐起來了,方能填上血肉,成為一條真正的巨龍。學生們一定要清楚的是,主干從來都不是單獨的存在,歷史事件與歷史事件之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初中學習的時候更是要注意。在學習整理每個單元或者每個部分的內容時,一定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要明白每一個單元存在的意義,還有單元與單元之間,課時與課時之間存在的聯系。從母主題開始,明確各個子主題,在以各子主題為主展開故事脈絡,這就形成了由點到線,在由線推及到面。這樣,歷史之間就不在是單一的事件而是一條完整的時間線[2]。舉個例子,關于中學九年級歷史教材中的第四單元的學習內容,思維導圖主要內容是“步入近代”。已步入近代展開,教材中依次介紹了近代的三個階段,萌芽階段、政治革命、經濟革命。其中萌芽發展又分為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這兩件事件的作用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條件;政治革命分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這三項事件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經濟革命主要指的就是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發展的同時,也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尤其可以看出政治與經濟之間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效果。這樣,步入近代這個單元就劃分清楚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更清楚更直觀。
(三)在思維導圖中,明確橫縱坐標,建立歷史體系
1.用橫向坐標分類整合,了解歷史的長度。
思維導圖中的橫向,是指歷史中的大主體。比如說國與國之間,在同一時期美國有什么大事件發生,俄國又有什么事件發生。或者說是不同的領域在同一時間的情況,教育的發展到了什么程度,科技又到了什么程度。這是橫,用以史為鑒形容它再適合不過。思維導圖中的橫,是學生構建歷史體系的關鍵,如果這一部分能夠做好,那么學生的匯總水平和分析概括事件的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3]。以二十世紀的重大改革為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中國史和現代史。中國史的改革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開端,通過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兩種形式發展,最后得出了鄧小平理論。世界史再分為兩個方面: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和蘇俄的列寧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世界經濟大危機,特點是國家干預經濟,已調整工業為中心,最后度過危機。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直接影響是允許多種經濟共存,并且之后開始了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橫向的知識體系不僅適用于初中生的日常學習之中,更適用于初中生的復習。
2.用縱向坐標建立鏈式結構,拓展歷史深度
作家喜歡將歷史比作一條長河,沒有間斷,沒有停留,生生不息。而哲學的世界里也有一個著名的效應,叫做蝴蝶效應。其實蝴蝶效應同樣適用于歷史,一件事情的因成全果,這件事情的果又成為另一件事情的因,糾纏往復,這就是歷史。初中的歷史教材雖然符合通史體,但是單元與單元之間并沒有明確的主干,這樣,學生的學習就受到了阻礙,最終很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對于這部分歷史不清晰不明了,處于云里霧里。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尤其注意,用思維導圖中的縱向坐標,梳理各個章節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清楚的了解到歷史前行的規律,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歷史的深度。
三、當思維導圖作用于初中歷史學生,優化自身學習方式
(一)思維導圖將歷史“趣味化”
初中生的思維處于高速成長時期,這個階段的他們更喜歡接觸千奇百怪的事物,也更喜歡光怪陸離的故事。簡單、明了、清晰、直觀的思維導圖會更快的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吸收和消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們自己動手畫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喜歡的線條、數字等去建設自己的思維導圖[4]。從邏輯到節奏,再從色彩到空間感,學生會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學習產生興趣,這種興趣不同于死記硬背,當學生充分理解課時之后會收獲到巨大的滿足感。通過思維導圖,把學生被動的“承受”學習變成自主的“享受”學習。
(二)思維導圖引導初中生知識共享
為了更好的順應時代發展,把德育融入歷史課堂成了新時代的產物。把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策略付諸于歷史教學,讓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同時,也熏陶了素養。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復習“新中國的外交”這一課題時,可以就外交的四個階段將學生劃為四個對應的小組。每個小組畫出屬于自己那個部分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積極討論、融會貫通、共同探討。讓初中的歷史學習變的全面化、個性化,讓學生不再像以前一樣故步自封,學會團隊式學習。
(三)思維導圖將思想解放,初中生尋疑釋疑。
學生們通過自己親手畫思維導圖可以放飛思想,擴散自己的思維,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開啟無盡的想象[5]。拋開傳統教育有邊有界的束縛,這樣的方式會讓初中生更積極更熱情,更能夠領會到學習的快樂。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復習中國古代經濟這一專題的時候,可以把古代經濟本身擬作一個太陽,然后讓學生們自由想象有哪些領域會受到太陽的影響,學生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依次發表意見,生產、水利、商業等各方面的想法層出不窮,不必特意按照教材中的順序,以這樣的形式開展,更能夠讓初中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初中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會產生質疑,就會自主的去解決質疑,這就在無形中讓初中生養成了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四、結語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將思維導圖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如何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生歷史教學中去以及使用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會給學生帶來怎樣的學習方式上的改變。希望各位初中歷史教師,能夠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自己的教學,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明確歷史,建立歷史體系,構造一個更宏觀的歷史世界,從而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諒慧.思維導圖在歷史與社會教與學中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7,(04):90-91.
[2]陳雪蓮.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01):224-225.
[3]喬貴敏.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7,(21):104-105.
[4]張金芳.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7,(31):81-81.
[5]黃春蘭.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運用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文理導航,2018,(07):49-50.
(作者單位:臨邑縣興隆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