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李英和
摘? ? 要: 新課改以來,“思維導圖”以實用性、發散性、廣闊性、系統性等特征成為高中地理學科重要的教學形式。本文分析了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意義與優勢,分析了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五個途徑,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 思維導圖? ? 高中地理? ? 教學研究
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以來,新的教育形勢對各基礎教育學科在教學目標、教學質量和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學方式方面,各學科都在探索和總結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形式,以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思維導圖是生物、化學等多門基礎學科普遍運用的教學形式,目前已經在基礎教育領域逐漸步入普及階段,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思維導圖以簡練的文字和圖片等元素為依托,對問題分析的思維過程進行可視化處理,發散性地將復雜的事件或繁雜的描述性文字信息通過圖片、關鍵詞、色彩等方式呈現出來。
一、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意義與優勢
(一)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意義。思維導圖模式由英國學者東尼·博贊提出,指以事件或問題的核心主題為中心,由中心向周圍放射性聯想和思考,并以圖片、文字等為依托將人腦中的思維過程通過具體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思維導圖將事件與問題的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結合起來,以核心主題為中心形成主次分明的完整體系,與高中地理的學科教學性質類似。思維導圖可將高中地理中相互獨立的零碎知識點通過相互之間的聯系整合,形成一個知識體系。一方面有利于教學過程高效開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有助于培養學生開放、活躍、系統的思維品質。因此,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實效性。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授課,首先強調教師備課的實效性。課前必須對所授課程內容進行系統性梳理,對地理知識要有全面系統的把握,進而在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思維導圖教學設計。一方面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為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提供充分的保證。與此同時,由于思維導圖具有發散性、廣闊性、系統性等特征,可以將地理課程及相關知識點構建成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知識網絡體系,可有效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2.有助于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習慣。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地將零散的知識點梳理組織,形成系統性、全局性的思維模塊。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教學引導學生以地理現象與地理過程的核心主題為中心,將課程及相關知識點在腦海中呈現出來,進而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有效把握地理現象與地理過程,構建清晰的地理知識網絡體系。長期思維導圖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熱情,最終培養出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優勢。一是思維導圖直觀生動的優勢。在高中地理課程中圖片和文字是地理知識的主要載體,思維導圖能將圖片、文字等知識信息有效統一結合起來,在增強知識點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的同時,由于思維導圖的簡潔、直觀、生動和趣味性,相比傳統的以知識點依次排版的板書更加直觀和醒目,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二是思維導圖的便捷和實用優勢。教師課前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快速梳理課程教學思路,把握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拓展相關的知識點以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后復習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能有效提高復習效率,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三是思維導圖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途徑
(一)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方案設計。在高中地理教學方法設計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教師更加明晰教學目標,把握所授內容的重點與難點。教師通過思維導圖設計與制作,能夠清楚地把握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明確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內容。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案設計,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提高教師在教學方案設計環節的工作效率,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同時清晰簡潔、邏輯嚴密的思維導圖能夠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漸進展開教學課程,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保證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有效把握課程知識體系脈絡,抓住所學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二)運用于師生課前預習。思維導圖在教師課前預習備課和學生課前預習環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前預習備課階段,需要對預授高中地理課程的知識點及相關知識進行梳理加工,可將所有知識點運用思維導圖遵循系統性、邏輯性、完整性等原則依托關鍵詞、圖片、色彩等元素繪制成圖,以此作為課程講解的思路依據,同時在板書設計或PPT課件中做好完整的繪制與表述。學生的課前預習包括課余自主預習和教師引導預習。對于在教師引導下的課前預習,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可運用思維導圖將預授課程展示出來,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快速把握所學課程的知識結構,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學生的課余預習要求教師在平時授課過程中常用思維導圖方式教學,并教會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能夠快速了解預習課程的知識框架,大概了解課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進而對重要知識點進行預先思考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運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運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用于教師課程教學過程,二是改進學生課堂記筆記的方式,二者將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預先準備的運用思維導圖制作的所授課程知識結構體系圖為基礎,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教師提出的問題或學生存在的疑問與知識結構體系圖對應,通過知識體系的前后聯想和理解回答問題和解決疑問。與此同時,在教師課堂總結環節,可通過思維導圖構建并在授課過程中不斷完善豐富的課程知識體系圖,對本次課程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進一步升華。課堂做筆記是大多數學生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重要學習方式。做筆記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理解的同時再次書寫一遍,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但是傳統做筆記的方式以大量文字為基礎,占用學生時間的同時可能導致學生專注做筆記而錯過教師分析講解的內容,最終事倍功半。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當要求或倡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做筆記,用簡單明了的關鍵詞或短句、示意圖等方式快速將需要記錄的內容表達出來,不僅有效節約記錄的時間,還能夠將所學知識點構建成知識體系。
(四)運用于學生高中地理知識復習和教師課后總結。教師通常會在新課程開始之前引導學生對上節內容進行回顧復習,傳統復習方法一般是教師陳述上節課的內容或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作答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總的來看傳統復習方法復習內容片面且知識點之間比較零散導致復習效果不顯著。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高中地理知識復習,教師通過板書或PPT課件展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點脈絡,然后以提問、講述等形式不斷啟發學生回憶和思考。相比傳統復習方法,思維導圖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顯著的復習效果,同時較好地加深學生對已學地理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把握好地理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真正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教師課后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以發現教學過程的不足與存在的問題,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課程教學進行分析總結,能夠清楚地發現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疏漏和不足,從而在日后教學過程中彌補和糾正,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
思維導圖是新課改背景下探索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能夠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實效性,有助于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有直觀生動、便捷實用、增強交流等運用優勢。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包含高中地理教學方案設計、師生課前預習、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學生知識復習和教師課后總結及高中地理解題講解等途徑。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靈活有效運用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君利.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亞太教育,2016(20):155.
[2]王業超.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06):30-31.
[3]張驍勇.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