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娟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逐漸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落實,也有效提升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指引性和針對性,促進了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和鞏固。這是十分令我們欣慰和自豪的。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地在正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全面推進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進一步采用分層化的教學策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將就在初中數學課堂開展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索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依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認知能力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一種具體教學模式。將分層教學引入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精準性,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高。本文將從學習層次劃分、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指導分層等三個方面,就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索和研究。
一、學習層次劃分
對學生進行學習層次的劃分是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分層精準合理,則課堂的教學針對性將會更強。因此,數學教師要全面重視對學生學習層次的劃分,不斷的采用多種有效的方式來進一步提升層次劃分的有效性。而在層次劃分中,一方面,初中數學教師要為班級學生建立動態化的電子檔案,如將學生每次在課堂的學習狀態、學習態度、和教師的互動情況、學習方法的使用、學習的最終效果等等進行有效的記錄,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全面化和精準化的分析,有效掌握學生目前的數學總體學習水平、數學知識儲備量以及學習狀態,合理地將學生進行學習層次的劃分。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在分層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項原則:①在分層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潛能,如學生A雖然現在的學習水平較低,但是該學生學習態度積極,進步速度非常快,這時候教師可以在分層中將學生調高一個層次,以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快速發展;②對學生進行學習層次的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層次的劃分永遠是符合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和水平的;③在分層中教師還要對分層的結果進行隱蔽,也就是教師自己知道學生處于哪個層次就可以,而不用將具體的分層結果公開。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護學生自信心不受到傷害,從而讓有效的層次劃分為課堂的分層教學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分層
待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層次劃分后,教師要在每節課的具體教學實施中為學生設計分層化的教學目標,以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基本學習特點,讓學生都可以在數學課堂學習到最接近其發展區域的數學內容。而在分層目標的設計中要遵循以下原則。其一,契合學生能力。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契合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在難度系數、任務數量上有所區別,并盡可能將每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標準拉開距離,以有利于進一步的提升課堂教學的精準性。其二,符合課程標準要求。課程標準是最低的學習要求,因而在目標設計時要盡可能的讓每個層次的學生滿足或者超過最低標準的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按照教學大綱有效推進課堂教學。當然,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可以適當的調低要求。例如,在學習《正數和負數》小節內容時,教師可以以基礎層次的學生為基準設計教學目標要求,如:①進一步了解正數、負數和零的概念、區別和聯系;②知道如何判斷一個數是負數還是正數;③了解有理數分類的方法和標準等。在此基礎上要為提高層次的學生設計更具有開放性和拓展性的任務,對于學困生可以適當的調低要求,從而提升教學的針對性。
三、課堂指導分層
課堂指導也是分層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教師也要積極地在課堂指導中貫徹分層指導的理念,給予不同學生有效的指導和幫扶,讓學生較好地完成課前為學生設計的教學目標,進而讓學生在課堂學有所得。例如,積極夯實學困生和基礎層次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原動力。而對于提高層次的學生,要在指導中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拓展和延伸學習,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不斷促進不同學生的提升,從而在教師有效的學習指導中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需要數學教師積極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合理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開展分層化的教學,并在具體的分層教學中合理對學生進行學習層次的劃分,科學地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學習任務,并給予學生有效的學習指導,以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班級中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教師人性化的關懷,都能在課堂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趙宣.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培優輔差”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134.
[2]韓寧.優化課堂,激發學習——探討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6):94.
[3]文建武.基于自主學習模式下農村初中數學的分層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