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超
摘 要:學生會作為高等學校學生自治的基層群眾性組織,是學生工作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也是學校、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近年來,在高校學生會建設、管理和發展過程中問題不斷出現,如規章制度缺失、部門內部管理失衡、部門間工作分工模糊、組織結構松散、凝聚力差等。對學生會工作的指導者而言,必須要深入分析高校學生會的建設與管理現狀,究其問題原因,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促進學生會的健康成長,實現其自身價值。
關鍵詞:高等學校;學生會;建設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0-0099-02
大學生聯合會,簡稱學生會,是由在校學生組成的自治基層群眾性組織,是高等學校學生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內,學生會嚴格依照學校相關管理規定,開展豐富多彩的理論學習、藝術、體育、創新創業等課外活動,滿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同時實現能力提升、自我管理、拓寬眼界的目的。由于學生會在高等學校學生工作中承擔任務與責任的突出性,本文將以齊齊哈爾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會為例,針對學生會建設與管理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給予說明。
一、目前在學生會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規章制度缺失,導致自我約束性差
目前二級學院學生會管理制度仍存在較多問題,如學生會章程不夠完善、部門設定與職責模糊、學生干部評價體系不完整、獎懲制度不明確等,從而導致管理工作往往無章可循、無據可依,長期以往將會導致學生會組織松散、凝聚力缺失、學生干部態度懈怠等現象[1]。同時,沒有明確的內部管理制度及獎懲制度,往往誘使少部分學生干部違反校規校紀,而且是明知故犯,自我約束性丟失,在學生范圍內造成不良影響,大幅損傷學生會在學生群體中的威信力。
(二)部門內部管理失衡,成員間矛盾激化
學生會各部門內部管理存在較多疏漏,各部門負責人不能充分發揮好部門核心作用,在考察部門成員綜合能力時,出現“厚此薄彼”的現象,導致內部管理失衡,使部分成員在工作過程中出現“躲、逃、避”的現象,而另一部分成員因承擔過多部門工作,致使產生影響生活狀態、學習成績等問題。這些情況,往往集中反映在學生會換屆競聘前期,部門核心作用極度弱化、組織結構渙散,甚至出現部門工作開展嚴重受阻、停滯等嚴重問題。
(三)部門間工作分工模糊、溝通不暢,組織凝聚力匱乏
目前,由于學生會各部門未能明確自身任務與職責,當工作開展過程出現問題時,部門之間不能很好地分析、解決問題,反而相互指責、推諉。這往往導致問題出現擴展化,使工作矛盾逐漸轉化為部門間矛盾,從而導致“溝通難、合作難”,使學生會部門與部門之間互建壁壘、分而治之、緘默不言;成員關系產生隔閡,致使成員非但不能專心于提升自身工作、解決問題能力,反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相互間的猜忌、指責與推諉上。長期以往,更將破壞學生會的整體凝聚力,導致隊伍的整體戰斗力嚴重下降。
(四)學生干部培養、考察與選拔機制不全面
學生干部的培養、考察與選拔,直接關系到學生會組織結構的穩固性,以及工作能否順利、有效開展。目前,針對學生會成員的培養和考察過程中,往往考察培養形式單一、考察角度片面,只側重學生工作能力,而忽視其學習成績,造成學生干部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不專心、不認真,甚至掛科的問題,這也在側面反映出學生干部不能夠很好地協調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同時,在學生干部留任與選拔過程中,評價、考核制度不夠完善,使得學生干部在綜合能力上存在短板與不足。
(五)學生干部基礎技能培訓不全面,工作效率低、效果差
在學生會工作開展過程中發現,由于學生會成員的成長環境各異、事物接觸早晚不同、接受能力的差異,從而導致在電腦操作、辦公軟件使用等基礎工作技能出現差異。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由于限制于學校資源有限,不能夠針對學生干部進行全面、準確的基礎技能培訓,導致學生會成員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工作效率卻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也不能得到較好的工作效果,致使付出與回報產生嚴重偏差。
(六)活動開展過分“主人化”,自身參與度嚴重下降
學生會在組織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部門作為活動的承辦單位往往會導致部門成員過分的“主人化”,注重開展活動,而弱化參與活動。這種情況,將導致學生干部不能置身于活動之中,了解學生對于活動開展效果的真實反饋,最終將導致只注重形式,為了活動而開展活動,而喪失活動開展與舉辦的真正意義。
(七)缺少院際合作與交流,多元化發展受限
目前,二級學院學生會的工作開展與校級學生會不同,不能充分做到院際之間的聯系、交流與溝通。由于二級學院學生會更多接觸的是自身所處學院的學生和教師,往往會造成在開展活動時更為側重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其他二級學院學生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機會,久而久之,會導致開展活動時在內容、形式等方面出現嚴重的“單一性”,“多元化”發展受到限制。
二、高校學生會建設、管理的思路與途徑
(一)完善學生會規章制度,實現自我管理,增強服務意識
二級學院學生會應按照學校規章制度制定章程、確定部門職責與分工、明確嚴格的獎懲管理措施、完善干部考核綜合評價體系。作為院級的學生自治組織,只有通過管理制度改革與完善,才能充分實現學生會整體自我管理水平與約束能力;明確學生干部任職職責與義務,幫助學生干部樹立正確價值觀,強化對自身言行的約束和管理,如采取開展學生會內部評優活動、設置學生干部寢室、床鋪等形式,鼓勵和督促學生干部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增強學生會在學生中的整體影響力。
(二)科學考察學生干部能力,建立成員納新、干部選拔制度
目前,學生會需要建立完整的量化考核評價體系,由指導老師對主席團、主席團對常委團、常委對成員,分層次進行考核。另外,在日常工作開展過程中,為了對于學生會整體成員的工作狀態、工作質量能夠進行監督與民主評價,在每學期初,施行學生會內部成員相互評價量化打分制度[2]。通過多維度的考核和測評,能夠及時發現、解決學生會工作過程中的存在的具體問題,使學生會時刻充滿朝氣,永葆青春活力。
(三)明確學生會部門任務與職責,健全管理機制
當前,多數學生會工作開展往往采取指導教師與主席團,主席、副主席與分管部門,部長與部門成員的縱向管理機制,這往往會導致部門與部門間信息溝通不暢,導致工作出現斷層;同時,部分學生會部門任務與職責有交叉,導致部門工作方向模糊,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學生會應細化工作內容,按需設置具體職能部門,并明確部門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充分發揮主席團作用,搭建部門之間橫向的溝通橋梁,及時有效地傳達工作任務;另外,還應著重教育學生干部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各部門學生干部能夠勇于擔當、互幫互助、形成合力,及時有效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四)加強外部交流與溝通,做到多元化發展
二級學院學生會應加強與校學生會的合作、交流與溝通,同時通過參與全校性活動,與其他二級學院學生會搭建起溝通平臺。二級學院學生會,因所在學院的學科門類不同,在活動開展方面往往專業化嚴重,這樣往往不利于形成綜合性大學的各學科多元化融合。所以,二級學院學生會作為學生群體的代表,應加強與其他學院學生會的溝通交流,定期聯合開展適合各學院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建立院際間的聯動機制,實現專業交流、學科融合的多元化發展目的。
(五)全面開展基礎技能培訓,滿足未來就業需求
學生會下設的辦公室部門,工作職責為配合主席團對學生會工作進行統籌安排,是協調溝通的重要部門;同時還承擔著學生會對內、對外的文件起草、整理、排版、印刷等工作,這項工作要求學生會辦公室成員需要有熟練的電腦操作基礎和扎實的辦公軟件使用能力。然而,在應聘考核過程中,上述技能已經成為應聘者必備的基礎能力,所以,辦公基礎技能培訓不應僅僅針對辦公室單一部門進行,更應在全體學生會成員中組織開展,通過以點帶面的培訓模式,實現“全員參與,人人會用”的目標設定,進而夯實未來就業基礎。
(六)豐富內部活動開展,提升組織凝聚力
二級學院學生會往往根據學校在每一學年度固定時間段的舉辦校、院兩級活動,然而,與此同時,學生會往往忽略自身內部活動,內部活動的缺失會導致學生會部門之間、成員之間缺少合作與溝通的紐帶。策劃、開展豐富的學生會內部活動,組織學生會全體成員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是全面提升組織凝聚力的重要舉措與手段,如趣味兒運動會、素質拓展訓練活動、“老帶新”期末復習模式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會全體成員間的了解,同時,內部活動的開展還能夠增強學生會成員的集體自豪感和組織榮譽感。
結語
學生會作為一個由學生自治的群眾性組織,旨在為同學服務,構建起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在學生工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其突出性作用。學生會應秉承“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發展理念,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學生干部標準量化考核體系,全面提升學生會成員為同學服務的能力;同時,學生會應明確角色定位,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著力開展滿足學生需求的精品活動,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做出貢獻,實現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康銘浩,李國山.高校學生會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職業技術,2018,(6):10-12.
[2]? 李甜.高校學生會建設管理的若干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