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平臺和途徑,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造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中學語文;寫作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7-013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7.124
如何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這是每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應思考的問題。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一點經驗,與大家分享。
寫作課上,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精神環境,這是思維的外部環境,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健康發展。心理學研究認為,良好的環境是思維發展的外在條件。讓學生產生要寫、想寫的欲望、也能夠自由發揮、自在創作。
學生自由發揮,自由創作的環境必須要建立在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之上,因此,我在教學中走下講臺,做學生的朋友,和學生一起參加學習交流活動,給學生以平等的心理體驗,這樣學生才能和教師平等對話,開啟共同討論的智慧大門,使學生的思維處在興奮狀態,引發思維的創造性。
民主和諧的寫作訓練標志著教師要實現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學生寫作中教師不是單一的命題者,而是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者和對話者,一個時時刻刻充分調動學生創作思維發展的鼓勵者。在指導和鼓勵下,學生也成為了命題的執行者。寫作不是教師命題、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而是教師研究教材內容,實施鞏固教材內容,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延伸階段。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通過命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現學生知識儲備,發展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果學生的習作表達出現問題,教師可鼓勵從另一個角度或換一個說法表達,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而不會顯得被動。
有個性的寫作才具有創造性,才具有的靈魂,很多教師在寫作教學時過分強調針對性的“規范化”訓練,很大程度上無視學生的個性創造和特點,寫作常常缺少靈氣,有“八股”之腔,學生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常常用自己的筆寫出別人的話,教師只根據寫作要求來評改。這樣的訓練模式,既抑制了學生個性發展,又扼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實踐證明,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善于創作,善于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來,寫作中教師應多多鼓勵學生充分展現個性化的思想,寫出豐富多彩的內容,防止“千人一面”的尷尬局面。教師指導學生習作,要從培養個性的角度出發,不應用過多的模式去束縛學生的個性思維的發展,要挑選學生最關注、最感興趣的話題為寫作題目,引導學生把握時代的脈搏,關注身邊的生活,記述自己的經歷,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創造性思維缺少了豐富聯想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有再好的身體也不能展翅高飛,在寫作訓練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聯想,放飛思緒去尋找,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聯想,是指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相關事物的心理過程。寫作中,我們可以采用兩種聯想方式。一是相似聯想,例如,開學初,我組織學生參觀了春天的校園,并組織大家寫一篇作文《校園的春天》。題目一出示,班里的學生就炸開了鍋,個個躍躍欲試,胸有成竹,可一提筆,在立意上卻總是跳不出平淡的圈子。于是,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把事物之間的某些特質聯系起來,進行聯想,提醒他們可從“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來聯想到春天校園的美麗景象以及學校里的新人新事等,這樣思維潛能發掘了,作文也寫活了。
習作課堂上,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學生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碰撞出創作的靈感,摩擦出思維的火花。訓練時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主要有以下途徑。
1.小組寫作。把學習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編排在一個小組里,讓大家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篇習作,但是不能你一句我一句去寫,而是先構思大致輪廓,大家分頭完成各自分配的一個段落或一小節內容。然后分頭去找材料,也可和其他組有相同任務的人員合作完成。接著,回到各自的小組作自己的總結。最后,每個小組把自己組內的所有內容整理匯總,也可以在組內進行寫作接力。
2.小組內批改。學生間相互批改習作,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了培養學生評價別人習作的能力,在評價別人的習作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學生之間的相互批改中,教師要提出批改要求,不能放任自流,要進行及時點撥、指導。
我經過多年實踐,運用以上策略,不僅提高了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飼養,為學好語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遠 .語文名師經典課堂(初中作文教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
[2]王莉.王莉的初中作文教學創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6.
[3]王芳.淺談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成才之路,2009(30).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談廷榮(1973.10— ),男,漢族,甘肅隴南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