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田文
摘 要: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而課前預習問題就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以往的教學模式并不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的預習,一般都是直接走入課堂,聆聽教師的知識教學。在新時期這一教學問題凸顯了出來,限制了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發展。因此,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課前預習的價值及教學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課前預習;教學策略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不會學習。而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卻普遍存在被動預習的情況。這兩種情況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健康運行”。因此,教師要懂得制定合理的課前預習指導方案,切實發揮課前預習教學的有效價值,以保證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發展。
一、初步積累字詞,為課堂教學奠基
在語文教學中,積累學生的字詞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這是保證學生語言輸入的有效過程。而課堂教學課時有限,加上積累字詞本就是比較基礎的學習內容,若是教師能夠在課前就讓學生展開自主預習,自主地積累其中的字詞,則可以擴增學生的閱讀量,為學生在課堂上的高效學習打下很好的語言基礎。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的教學前,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字詞積累方面的課前預習任務。這篇文章中的字詞有很多,如“窘相”“囫圇吞棗”“張冠李戴”“北風怒號”“恍然大悟”“牛毛細雨”等等。在課前就做好字詞的語言輸入,可以減緩學生的課堂學習壓力,也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輸出提供很好的條件。為了讓學生在這個環節的自主預習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將這些字詞置于某個語言環境中,創編出一段話,將字詞有效地聯系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還能為其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二、初步感知文本,為精讀做好準備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中,新課標和教材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學生需要在整體感知的情況下挖掘文本深層的內涵。但若是學生缺乏有效的課前預習,則很難在實際課堂上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也難以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深入的閱讀,甚至是缺乏時間來進行反復的文本閱讀,這也就降低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而有效的課前預習卻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為課堂上的精讀做好準備。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教學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針對這篇課文進行感受性的閱讀,讓學生在初步感知這一文本內容的時候,將其中讓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劃出來,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做一些注釋,便于在課堂上教師的指導下對其進行深入的閱讀,提高學生的精讀學習能力。例如有的學生在課文上將“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這些話語圈了出來,并做了批注:“她的爸爸過于注重利益,不注重親情,要不然為什么會在大年夜還讓她去賣火柴呢?”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當學生在課堂上由教師進行指導,對課文內容展開精細化的閱讀時,學生能夠挖掘到更深層次的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上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合重點內容,展開針對性預習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并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與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文內容的重點內容提煉出來,將其在課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展開針對性的預習。以往的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方面,教師的教學指導方法往往比較缺乏針對性,許多內容都是泛泛而談,而且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因此,教師在課前應該為學生提供課文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可以高效地進行自主預習。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竊讀記》為例,教師可以設置以下一些重點學習內容:(1)“我”要竊讀的原因是什么?(2)“我”是如何竊讀的?(3)“我”的人物形象是怎樣的?(4)你從中領悟到了哪些道理?在有重點內容指導的針對性預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增強自身自主預習的自信心,在課堂上學習會更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甚至會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讓自主預習真正落實到位,幫助高年級學生緩解學習壓力,使其在課堂上保持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這既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語文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師要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離不開課前預習活動的開展,教師要積極地探尋可以促進學生積極自主進行預習的有效方法,發揮出課前預習的有效教學價值,切實保障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忠文.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課前預習方法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122.
[2]段艾娜.小學語文高年級預習活動的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徐麗.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探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12):105-106.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