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太
摘 要:古詩詞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所以對古詩詞的學習是了解中國悠久歷史以及豐厚文化底蘊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古詩詞占有很大比例,但小學生正處在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往往會對晦澀難懂的古詩詞產生抵觸情緒。這就要求老師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將古詩詞教學策略不斷完善,學生也必將受益匪淺。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策略
與其他學科不同,語文教學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在以往的教學方式中,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很難對學習提起興趣,愛因斯坦曾說:愛為學問開始。所以如何提起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是老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就來分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一、全面調動學生興趣
應試教育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占有較大比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試卷上的成績成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這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極其不公平的做法,一方面,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只注重老師要求去做的,而忽略了對詩詞本身內在含義的解讀,而這一部分往往才是真正提高自身學習水平以及素質修養的關鍵。就像我國古代的科舉制,考試科目不斷減少,僅以儒家的四書五經為出題標準,明令禁止發揮個人見解。另一方面,一些想要帶領學生真正去解讀古詩詞老師,會出現例如進度慢等一系列問題,面對上級的強制要求和學生學習成績毫無起色的情況,教學的積極性被嚴重打擊,課堂也會從之前的生動有趣再次回歸到作者介紹—背景—重點詞意—背誦默寫的死循環中,很少去觸碰詩詞中真正富于美感的精髓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世界。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和學生的相對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就是一種權威的象征,在長期居高臨下的教學環境下,課堂變得壓抑無趣,學生自然提不起對古詩詞的熱愛,很多情況下,學生即使有不明白或者質疑的地方也不敢表達出來,不敢發表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意見。但是在新課改后,老師和學生的關系逐漸變化,更多的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學生自主學習,對古詩詞的興趣大幅提高,老師不再是機械的講解灌輸,更多的是恰到好處的引導。
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古詩詞的內涵
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古詩詞的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其實原因很簡單,大部分老師都是在機械化的單方面傳授給學生知識,死記硬背成了學習古詩詞最便捷的辦法,這樣的做法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在學習古詩詞過程中最大的絆腳石。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要求學生了解作者的性格、生平、經歷以及詩詞的創作背景、歷史大環境。這樣學生就可以深入到詩詞中,感受到詩詞的無限可能性,然后恍然大悟,原來短短幾言竟埋藏著如此深厚的情感。進而就能夠感受到詩詞的魅力,對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也會大大提高。李白的《將進酒》向來為世人所傳誦,如果一直延續傳統教學的模式,必然又是讀讀、寫寫、背背,那這首詩所傳遞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會被忽略。正如高爾基所說:“詩人是世界的回聲,而不僅僅是自己靈魂的保姆。”李白在《將進酒》這首詩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世界值得學生去思考、去揣摩。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孤苦無依的流浪時期,這時的李白窮困潦倒,在與昔日好友相聚之時創作了此詩。即使在人生的最低谷,李白依舊能寫出如此大氣、不羈的詩篇,這種追求自由、不為世俗所擾、依舊堅持自我的精神才是學生最應該在課堂上學習體會的,而不是死板地去解釋詞句意思。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策略徹底將這種本末倒置的教學方式顛覆,讓學生正真體會到詩詞的魅力并從中得到素質的提高、人生的啟迪。
三、創新教學方法
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就是將社會、個體、自然三者有機結合。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考慮素質教育的問題。例如,學生的文明教養、自我表達能力、延伸能力都是自身應該具備的很重要的品質。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已遍及全國。多媒體與教學課堂的結合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與活力。例如,學生自主誦讀古詩詞時老師可以投放課前準備好的朗誦視頻,抑揚頓挫的朗誦加上形象具體的動畫,使課堂教學效率成倍增長。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許多老師將上臺發言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完成授課內容,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解鎖新知識的能力,還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就是評價學生的標準,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成績定義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建立了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并重的評價體系,這樣的評價體系更加客觀全面,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總之,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恰恰這一環節的教學又是最為艱難、限制因素最多的一個環節,在新課改背景下,如果想要做好這一環節的教學,首先,老師必須要利用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肯學、愛學。其次,一定要注重詩詞內在含義的講解,這才是教學的意義所在,也是傳承中國熠耀文化的正確做法。
參考文獻:
[1]余惠玲.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B12).
[2]戴銀燕.從意境到意象: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課堂審美引導[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D),2014(6).
[3]姚海燕.讓詩意棲居在語文課堂: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D),2014(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