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 要: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許多教師意識到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如今的課堂之中。通過分析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創新要求,深入討論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達到綜合提升學生素質,提高小學生數學成績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需要學生有足夠的思維邏輯能力,但是小學生自身對世界的認識不足,沒有辦法把抽象思維具象化,進而完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通常會遇到較多的困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及時調整教學進度。
一、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提出的要求
新課改從兩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提出新的要求,第一方面,要將數學課堂與生活情境相關聯;第二方面,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明確教學目標。這兩點要求的實現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以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為主,在課堂上通過模擬生活情境,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的熟悉感,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達到小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的目標。
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基于新課改要求下的創新
1.確立學生課堂之中的主體地位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手法創新之前,首先要進行傳統思維的轉變,接受教師在課堂上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的過程,明確教師從傳統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到引導學生自主掌握知識的轉變。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明確學生應當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改變教師思維的同時也需要改變學生觀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
例如,在北師大版本小學數學三年級第一章“元、角、分與小數”課節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模擬文具店的買賣,可以組織幾名同學為一組,每組分10個一角硬幣,5個5角硬幣,3張一元紙幣,讓學生模擬練習文具的購買,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能夠更扎實地理解知識內容,也能增強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綜合提升學生素質[1]。
2.綜合培養學生能力
教師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還要綜合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主思考的意識、團結合作的理念、探究真理的熱情。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為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表達自身觀點,讓學生能夠進行思維的碰撞,提升學生互相交流的空間,教師要在提升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利用案例充分幫助學生系統化掌握知識
小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感覺知識點零散,這時就需要教師宏觀把控,對學生的知識點進行定期的梳理連接,讓學生的數學知識形成體系,教師在授課時,要著重把握每節課中知識點關聯的部位,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引入新的課程,在新課講解的同時對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概念的知識網,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每節課的主要內容。
例如,教師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學期“四邊形分類”一節時,教師可以大體描述本節內容,讓學生在腦海里有一個大體的概念,然后進行四邊形特點的基本教學,進而延展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與異同點,最終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為以后學習面積測算、周長求解打好基礎。隨著之后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生腦海中的知識脈絡也會越發清晰。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補足知識網中的盲點,也能整體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4.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室也被廣泛應用。但是傳統的教學手段中,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模式創新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用具,小學生思維不夠成熟,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多媒體豐富的色彩容易將學生的目光聚集,使學生專注于教學內容,對教師的講解產生興趣[2]。多媒體教學還能有效將抽象的東西轉化為學生可以理解的概念,增加課堂活躍度,豐富課堂內容,有助于學生打破數學枯燥乏味的概念,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與魅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倍數與因數”一節時可以采用童謠接力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播放青蛙跳水的視頻資料,告訴同學通過數數教師發現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然后開始提問,通過觀看剛才的視頻播放,哪位同學能告訴教師兩只青蛙有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呢?之后依次增加青蛙數量進行提問,最終引出倍數的概念。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在增加學生記憶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教師要順應時代的進步,完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師尤其要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課程質量,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進而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張兵.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3):139.
[2]邵麗霞.新課標下加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5):88,92.
[3]陳蔚.以生為本,深化課改 立足校情,教研先行:淺議提升校本教研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上),2019(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