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玲 彭蕾
摘 要 在我國,精準扶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黨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扶貧工作成效顯著,但精準扶貧工作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如今精準扶貧已到了攻堅期,需調動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社會工作及社會工作者在價值理念、專業技能以及角色扮演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介入精準扶貧可以有效提高扶貧的精準性和專業性。本文認為應從介入方式、介入途徑、介入技能、介入實施措施等方面入手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優勢,擺脫限制性因素,從而輔助政府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關鍵詞 精準扶貧 社會工作 介入對策
作者簡介:宋振玲,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社會學;彭蕾,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中圖分類號:D6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03
自“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我國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貧困村、貧困人口大量減少。如今到了精準扶貧攻堅期,剩下的硬骨頭大多都是自然條件惡劣、缺乏經濟基礎的極度貧困地區,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無法徹底消除貧困,需要政府、企業、公益組織等力量的共同參與 。無論是從“助人自助”的理念來看,還是從助人方法與技巧來說,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不僅有利于提升扶貧的精準性與專業性,更有利于輔助政府全面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
(一)扶貧工作人員缺乏扶貧專業知識和方法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政府派遣的扶貧干部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但他們不具備專業的扶貧知識和方法,在精準識別扶貧對象、調查貧困對象需求以及扶貧效果評估等方面缺乏專門的知識和方法。扶貧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和方法的缺乏不利于扶貧工作的落實和開展,因此需要提升扶貧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素養,同時亦需要專業人員介入助力扶貧工作人員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二)幫扶措施單一,脫貧質量不高
在扶貧工作中,政府花大量資金用于“輸血”,工作重心放在幫助貧困戶修繕房屋、補助物資等舉措上,在產業發展、市場拓展、貧困戶技能培訓、素質提升等方面措施缺乏,幫扶措施較單一。此外,從扶貧效果來看,雖說脫貧人數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扶貧舉措較單一加之一些不可控因素(如患病、能力缺失、自然環境等),貧困戶脫貧后又重新返貧的現象不在少數,從而導致脫貧質量不高。
(三)扶貧資金與技術支持不足,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不足
在扶貧工作中,以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發展引擎可以產生輻射作用,進而帶動農民持續增收。通過調查不難發現,雖說大部分貧困村提倡通過養殖業與種植業自力更生,但貧困戶往往因缺乏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以及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而導致養殖業與種植業不能形成規模,無法成為產業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另外,在扶貧實踐中,一些扶貧項目的扶持資金與其實施成本之間差距過大,遠超出貧困戶的能力和需求。上述兩種情況往往導致貧困人員脫貧內生動力不足。
作為扶貧的主力軍,政府在精準扶貧中發揮主導性作用,但政府主導的扶貧模式存在“輸血”多于“造血”的缺陷。如何有效調動貧困人員的脫貧內生動力以實現農戶自助便成為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對此問題的解決,社會工作具有明顯的專業優勢。社會工作強調“助人自助”,其目標是運用專業方法幫助弱勢群體走出困境,挖掘服務對象潛能,實現自我發展。因此,社會工作者介入扶貧工作,會更容易與扶貧對象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并通過專業的理論技巧與助人活動解決精準扶貧中出現的困境。
(一)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的優勢
1.價值理念優勢。“扶貧濟困”是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在長期的“扶貧濟困”實踐中,形成了社會工作專業的特色扶貧理論。在扶貧工作中,從價值理念的角度來看,政府往往更關注精準扶貧措施是否貫徹落實、扶貧成果的驗收情況等行政性事務的完成度。相較于政府,社會工作者更關注貧困戶自身能力的提升與否。以扶貧理論為例,社會工作者從優勢視角理論出發,在精準扶貧中注重挖掘貧困戶自身的閃光點與潛能。在扶貧工作中,社會工作者運用參與式發展理論,通過小組工作等方法調動幫扶對象積極性,讓貧困戶自主脫貧,擺脫“等靠要”思想 。
2.專業技能優勢。社會工作是專業性的助人活動,擁有獨特的工作方法與工作技巧。具體來說,社會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三大工作方法,可以分別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助力精準扶貧。社會工作者在扶貧工作中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進行分類施策,可以有效解決精準扶貧中扶貧政策“下達”不足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在助人過程中合理運用社會工作技巧,如運用專注、傾聽等支持性技巧進行需求評估,運用摘要、提問等引領性技巧開展小組工作等,以貧困戶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制定多元化扶貧方案。
3.社工角色優勢。在精準扶貧活動中,社工扮演了多種不同角色,從各個層面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作為服務提供者,社會工作者運用所學知識為貧困戶提供政策咨詢、實行心理輔導等;作為資源籌措者,社會工作者在貧困戶與政府之間充當橋梁作用,向政府反映收集到的群眾意愿,為貧困戶積極爭取優惠政策,從而維護貧困戶的利益;作為使能者,社會工作者充分挖掘貧困戶的潛能與優勢,幫助轉換貧困戶的思想觀念,提升其自主脫貧能力;作為評估者,社會工作者對介入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不斷優化扶貧方案 。
(二)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的限制性因素
1.社工行業地區發展不均衡。在我國,社工行業存在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在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社工機構較多,從事社會工作行業的人員亦比較多,社會工作者活躍在“扶貧濟困”等各個具體專業領域,積極從事“扶貧濟困”等專門性工作。而急需社會工作者的貧困地區恰好是我國社工機構和社工行業發展滯后的地區,缺乏專業社工介入精準扶貧工作。
2.社會工作者專業扶貧實踐經驗匱乏。在我國,一方面社工行業受關注度低,社會上從事社工行業的人員比例不高并且社工人才流失嚴重;另一方面,社工人才培育中“重教育輕實踐” 的現象比較常見,社會工作者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具體到精準扶貧工作來說,社會工作者缺乏專門的扶貧實踐鍛煉,對扶貧政策不甚了解、對扶貧工作具體如何開展實施等都缺乏實踐經驗,在扶貧工作中一些問題的協調和處理經驗亦往往不如基層村干部或扶貧工作人員。
3.社工缺乏有效介入精準扶貧的融合點。在精準扶貧中,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強化,從扶貧資源的投入、扶貧政策的制定實施,到扶貧隊伍的派遣與分工,幾乎所有環節都被政府包攬,形成了一個完整鏈條。社會工作者介入精準扶貧無法找到融合點,只是被動的接受國家政策的調配,致使專業社工在扶貧工作中定位不清、角色尷尬 。此外,貧困戶對農村社會工作認知度低,社工在精準扶貧中缺乏農村社區居民的支持。
針對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困境以及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的限制性因素,應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實施有效對策,以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精準扶貧中的專業優勢,從而助力政府打贏扶貧攻堅戰。
(一)倡導政府購買社工服務,調動高校社工學生參與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調動更多的社會工作人才參與其中。為解決我國社工行業地區發展不均衡,貧困地區社工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倡導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政府要拓寬購買社工服務范圍和規模,向有條件在貧困地區開展專門服務于精準扶貧的社工機構購買服務,社工以輔助實施精準扶貧的身份,依憑社工機構這個專門的平臺,通過實施專門的扶貧項目的方式,介入到精準扶貧工作中去。二是調動高校社工專業學生參與精準扶貧。鼓勵和倡導有條件的高校社工院系在貧困地區建立校外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社會工作專業院??梢越M織學生定期去往毗鄰省市貧困村開展扶貧實地調查和實施專項扶貧活動,通過宣講扶貧政策、實施入戶調研、開展專業評估等方式參與到精準扶貧去,輔助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
(二)進行扶貧知識和技能專項培訓,提升社會工作者專業技能
不論是高校學生還是專門服務于精準扶貧的專業社工,在介入扶貧工作之前都要進行專業性的評估,評估社會工作者專業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對于能力不足者加強扶貧介入前的專業技能指導。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開展扶貧知識和技能的專項培訓。在培訓中要明晰扶貧工作的內容以及對社會工作者的要求,比如是否了解貧困戶所享受的扶貧政策、是否了解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具體程序等。此外,高校要充分發揮服務地方的職能,定期安排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到貧困地區為駐村扶貧干部進行專業扶貧知識與方法技巧的培訓,以提升駐村扶貧干部的扶貧專業知識素養。
(三)制定實施個性化干預方案
由于不同貧困村、不同貧困戶的困境不同,為了對癥下藥,社會工作者首先應當與所服務的貧困村扶貧工作組對接,對貧困村情況進行摸底,從而對扶貧對象進行需求評估。其次社會工作者應根據評估結果因地制宜,對需求不同的服務對象進行個性化干預。對于致貧原因、需求等有相似性的幫扶對象,運用小組工作的方法組建互助工作組,比如農產品推廣互助組、勞動技能培訓互助組。在互助小組中通過交流學習,促進共同進步,提升貧困戶脫貧能力。對于一些特殊幫扶對象(年長者、傷殘人士等不適合參與小組工作中的人員),采用個案工作的技巧進行入戶走訪,了解其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從而根據他們的個人情況制定適合于他們的脫貧方案 。
(四)實施“智力”與“志力”相結合的幫扶措施,提升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
“志力”幫扶是指增強貧困戶自身的脫貧意愿。社會工作者通過傾聽、鼓勵等支持性技巧進行有效的積極心理介入,改善貧困對象的惰性心理、依賴心理以及不良習性,以增強貧困戶的脫貧信心,從而達到“志力”幫扶的效果。“智力”幫扶是指提升貧困戶的自助能力。治貧先治愚,對于扶貧政策不了解的村民開展政策宣講小組活動,運用優勢視角理論、增能理論等社工理論,挖掘扶貧對象潛能,為扶貧對象構建社會支持網絡,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幫助其農產品尋找銷路,比如搭建城鄉合作平臺、教授電商知識與網售技巧等,從而達到“智力”幫扶的效果。
(五)建立反饋機制,增強服務的長效性
防止貧困戶脫貧再返貧與精準扶貧同樣重要,因此,在扶貧工作中,一方面要抓剩余貧困人口的減貧,另一方面要抓已脫貧人口的鞏固提升,有效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人口,這同樣需要政府與社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在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的過程中以及結束的一段期間內應當建立反饋機制,及時了解貧困農戶的生活改善狀況(勞動技能是否得到提升、收入有沒有得到提高、農產品銷量是否提升等),對于出現問題的地方鞏固優化,對于未能改善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設計更適宜的扶貧方案,從而讓貧困戶真正做到自助自給,防止返貧現象的發生,增強服務的長效性。
注釋:
戴香智.契合與嵌入:社會工作助推農村精準扶貧的定位與路徑[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7(5):32-36.
饒富華.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的優勢及策略分析[J].福州黨校學報,2016(6):60-63.
楊柳.專業社工助力精準扶貧優勢與困境研究[J].山西農經,2018(18):45-50.
童蕾,郭斐.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精準扶貧局限性研究[J].交流園地,2018(12):258.
陳成文,姚曉,廖歡.社會工作:實施精準扶貧的推進器[J].社會工作,2016(3):10-16.
劉于思.防止咸寧脫貧后返貧對策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2):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