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農村的環境保護,要求整改和治理農村污染問題,在發展三農的同時,也要保護好綠水青山。開展環境統計工作,能有效地輔助農村生活污染治理。由于農村生活污染的特點,其環境統計工作難以開展。本文將根據農村生活污染的現狀,淺析進行農村生活污染環境統計的可行性和操作辦法,力求探索出有效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辦法。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染;環境統計;思考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8-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8.014
Thoughts on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of rural life pollution
Zhu Xiaohai
(Fuzhou Municipal Center for Total Pollutant Control,Fuzhou Jiangxi 344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ural areas,and requires rectification and governance of rural pollution.While developing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rotect green mountains and green mountains.Carrying out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work can effectively assist rural life pollution control.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iving pollution,its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work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living pollution,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nd operational methods of conducting rural living pollution statistics,and strive to explore way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Rural living pollution;Environmental statistics;Thinking
國務院在《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農村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惡劣影響,要求農村要積極開展環境統計工作[1]。農村環境統計能夠有效地改善農村環境、減少和控制農村污染、利于環境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但這項工作受到農村自身存在的復雜性的影響而難以開展,需要不斷地進行嘗試和摸索。
1 農村生活污染統計情況
全球氣候變暖引發了全人類對環境保護的思考,世界各國也在全力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農村生活污染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一大難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高度重視農村環境的統計,將農村環境統計納入環境統計體系,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采用科學的抽樣調查方法,對環境進行抽樣檢測,并制定了嚴格的環境治理管理制度和審核制度[2]。我國的環境統計工作起步晚,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一些經驗。早在20世紀,一些先進的西方國家就已經開始嘗試環境統計工作了。他們的農業現代化水平高,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差距小,農村生活污染的治理工作更好開展,因此,國外對農村環境污染的研究不夠深入,統計調查的方式和手段非常簡單,并不適用于中國農村的環境統計。
2 農村存在的污染問題分析
農村生活污染指農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生活廢水、生活垃圾、糞便、農田上的固體廢物等污染物[3]。農村生活污染嚴重與否受其經濟發展水平、現代化水平、產業結構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講,農村生活污染程度也受季節的影響,冬季的污染程度比夏季的污染程度低。農村生活比較自在隨意,因此環境治理的難度大。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生活污染越來越嚴重,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想要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就要從根源上發現導致污染嚴重的原因,及時地找出治理辦法。農村生活污染的產生原因非常復雜,主要以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為主,不同的地域、村落差異也比較大。
下文將簡要分析導致農村生活污染嚴重的幾點原因。
2.1 外來生活污染物數量劇增
農民的衣食住行所產生的生活用品經過使用產生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染物,這就屬于外來的生活污染物。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塑料、建材廢棄物、破舊衣物、廢紙、舊金屬、舊家電、廢舊電池等生活垃圾越來越多,和廢棄石塊、泥土、瓦片等混雜在一起集中露天堆放,沒有進行任何的廢物回收、處理,生活垃圾越積越多,夏天還會產生很大的異味,引來蚊蟲,對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2.2 自產生活污染物處理不當
來源于農業且可供農村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用品,經農民消費使用后產生的廢棄物就是農村自產生活污染物。農村自產生活污染物主要以食物殘余、人畜糞便、農田固體廢棄物為主。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分工也越來越明確,農村的產業結構逐漸單一化,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農民過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導致了農村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物質的循環利用也遇到了困難。原本農民的殘羹剩飯、農作物殘余都可以作為農村牲畜的食物,現在由于農作物的種植量減少和利益所驅,大多數農民都選擇購買飼料進行牲畜的養殖,甚至不再飼養牲畜,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系統,不利于物質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農民為了更快獲得利潤,不顧環境,在農田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土地中的有機物大量流失,同時原本用于農業生產的農家肥卻無處可用,成為了農村生活污染廢棄物,也對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2.3 缺乏環保建設和嚴格的管理規范
近年來,國家對“三農”問題非常重視,出臺了大量的優惠扶持政策幫助農村的發展。大多數的村落都實現水、電、氣、通訊、交通、教育的基礎建設,農民生活條件和居住條件都有所改善。但是在環境保護方面卻缺乏嚴格的制度和管理規范。農村沒有建設污水、廢棄物的集中處理設施,生活污染物的大量集中堆放,污水肆意排放,對環境、土壤、水源都造成了污染,反過來又影響農民的日常生活。
由于農村數量大、面積廣、生活隨意性大,加之缺乏環境保護方面的規范和懲處措施,農村生活污染問題難以解決。
2.4 農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
我國的農民大多已經是中老年人,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學習能力差,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除了沒有生活垃圾的處理設備以外,農民的主觀意識也是造成農村生活污染的主要原因。他們認為,自家的垃圾由自己處置是無可非議的,無論是集中堆放還是隨意排放都是自己的事,和別人沒關系。因此,想要解決農村污染問題就要從根源上樹立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環保能力。
3 農村生活污染的環境統計方法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農村生活污染物無組織地肆意排放,很難開展環境統計工作。農村的生活垃圾區域化、家庭化地堆放,卻沒有進行集中收集、清理、轉運、處理,無法進行污染物的量化統計[4]。生活污水滲透入地表,或是流入水源,或是自然蒸發,無法對其進行抽樣檢測,污水量和污染程度也無法得知。農民燒火、煮飯、供暖所產生的大量煙霧、燃燒殘渣、灰塵的排放也無法計算。這是開展農村生活污染的統計工作所面臨的巨大難題,下文將探討對農村生活污染展開環境統計工作的可行性和操作辦法。
3.1 借鑒環境統計經驗,選擇可行的統計方法
可以借鑒其他國家有效開展環境統計工作的經驗,參考我國城鎮環境統計的辦法,建立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環境統計管理體系,采用科學的技術支持、合理的調查方法、有針對性的調查內容、雄厚的技術團隊協作努力。在體系建立過程中,可將工作細化,按照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生活習慣、自然條件等要素進行村落的塊級劃分,每一區域都是獨立的統計單位,再對各部分單位有計劃地進行污染核算工作。注意要對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進行重點的調查研究分析,為建立有效的環境統計體系打下良好基礎。
3.2 做好長遠的工作打算和心理準備
農村環境統計體系的建立是非常困難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嘗試和探索過程。要根據農村生活污染的特點,確立調查目標、調查內容、調查指標、調查周期、調查方法,制定完善的調查方案??梢愿鬣l鎮為單位,調查村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處理情況,將人口數量、人均收入、生活習慣、生活垃圾排放量、污水濃度等作為調查指標,采用人均排放系數法每季度或半年調查一次,進行跟蹤調查統計、數據比對。
3.3 樹立居民環保意識,引入環境保護設備
各村可定時召開村民大會,由國家提供環境保護技術人才向各家各戶宣傳環境保護思想,強調環境保護關系到他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同時傳授一些環保的辦法和措施??上蚋鲄^域引進遙感監測、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技術,進行農村生活污染的監測和控制。積極建設農村環保方面的基礎設施,各級政府可建立污染物處理廠,大力扶持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集中處理單位的工作。
4 結束語
各級政府要充分借鑒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經驗和教訓,著手建立農村環境統計管理體系,開展全面的討論和學術研究,重點關注農村生活污染的排放統計工作,對各類特色農村區域進行試點調查,充分考慮其生活復雜性和特殊性,進行抽樣調查和宏觀核算。定期總結試點調查工作成果和經驗,為開展全國性的農村環境統計工作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董廣霞,劉瑞民.農村生活污染開展環境統計的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2,28(06):124-128.
[2]洪亞雄.環境統計方法及環境統計指標體系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5.
[3]王國平.中國農村環境保護社區機制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0.
[4]梁流濤.農村生態環境時空特征及其演變規律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9.
收稿日期:2019-03-27
作者簡介:朱小海(1974-),男,漢族,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環境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