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小月
摘?要:新課程的引入決定了教學的成敗,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在中學教學新課程引入的過程中,有些老師存在思維定勢,引入新課程時總是老生常談,沒有創新,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阻礙了有效的教學,而且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本文主要結合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特點,提出了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導入法時應充分重視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學;導入方法
一、 概述
在教學的課堂上,導入技能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開始上課前的一些必要的準備,在起始階段起著一個重要的引導作用。一個很好的課堂情景的導入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期熱情,而且在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都是有些厭學的情緒,所以對于課堂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據有關數據顯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是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以及精神狀態決定的,尤是在精神狀態方面,所以在教學的起始階段,為了消除學生的精神狀態不佳的現象,就需要一個很好的課堂導入,這不僅僅能夠得到學生的喜歡,而且在上課的效率方面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 導入技能的類型
(一) 直接法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法的定義就是,在上課之前,用開門見山的方法,將本節課的重難點以及教學的目的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于接下來課堂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很好的把握,有時在直接傳授新課內容的基礎上,需要對前面一節課所學習的舊內容,老師會帶著同學們進行復習以及鞏固,這樣做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的學生可能上節課沒怎么聽懂,就會專注地聽老師的復習,進而更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例如,老師在講解“求曲線方程”這個章節時,他的引入方法是這樣的:“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曲線方程的概念,知道了如何證明一個二元方程是給定曲線的方程的方法,但是并沒有指出如何求曲線的方程,這一節課我們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幾句話直接點明了課題,此類導入也是導入新課程最常用的方法。
(二) 復習法導入新課
復習法導入的精髓所在就是我們常說的“溫故而知新”,我們知道,對于一個新知識的掌握,不僅僅要求學生在傳授新知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而且在課后更需要學生們去進行鞏固復習,這樣下來,才會對一個新的知識點有一個很好地把握,在下次的課上,如果老師再帶著同學們進行知識的復習以及鞏固,就能更好地引入學生進行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它的設計思路:老師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會針對新知識的引入設計一些問題,讓同學們進行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入新課程的學習。例如:在學習“反函數”的過程中,老師就會先提問以前學過的函數相關的內容,對舊知識的一個回顧,然后引入我們今天需要學習的“反函數”,其定義、性質又是怎樣的,引起大家的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三) 類比法導入新課
在數學方面有很多相似的結構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可通過類似知識相互比較的方法引入。對比分析是類比法的一個重要組成形式,在聯系舊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對于新知識進行一個對比以及推斷的過程,要求學生對于舊知識需要良好地掌握的同時,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現新的東西,聯系舊知識,對比新知識,這樣就會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的思考和審查,有利于學生很好地進行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然后提到新知識引入新課。例如在研究雙曲線和標準方程的新課程時,要回顧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先進行一個比較,然后再引入課程。
(四) 反例法導入新課
反比例導入法是指教師在傳授新知識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問題,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維過程。特別是在學生錯誤方面,更能激發學生對問題研究的興趣。“三角函數兩角和與差公式”一節時,這樣引入的:老師問:“a(b+c)=?”,學生答:“a(b+c)=ab+ac”,老師再問“那sin(α+β)=?”,有的學生答:“sin(α+β)=sinα+sinβ”,有的說:“不對。”老師說:“嘗試嘗試某些角度”,學生發現在替換后沒有確定,并且教師沒有失去提問的機會:“為什么不成立呢?那正確的等于什么呢?它與正弦、余弦的三角函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從而導入書中的項目,新課程的介紹。
三、 導入技能要遵循的原則
應按照以下原則設計和實施各種導入方法,以盡可能滿足以下要求:
(一) 目的性原則
引言應明確界定教材內容的教學目標,掌握教學內容的要點、難點和重點。教師應主動把握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基礎,學習心理,興趣愛好等特點,有針對性。
(二) 關聯性原則
導入要具有關聯性。要善于以舊拓新、溫故知新。導入的內容應與新課程的重點密切相關。利用舊知識與新知識的關聯性進行設問,引入新課程。
(三) 科學性原則
進口設計應以科學的教學理論體系為基礎。所有的新課程的引入方法必須具備科學性,一切以科學合理為前提。
(四) 簡潔性原則
引言應精心設計,努力使用最精練的語言,注重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接受或掌握,并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因為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新課程的引入不能太復雜,要簡潔易懂,容易掌握。
(五) 啟發性原則
鼓舞人心和有趣的介紹可以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創造愉快的學習場景,鼓勵學生獨立進入學習,并發揮啟發作用。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通常一個有趣的教學,特別是課前介紹課堂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較快進入學習狀態,這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具有乘數效應。
四、 教學建議
(一) 在課堂上引入新知識是培養學習興趣的切入點
在課堂上引入新知識非常重要,并且具有很高的藝術要求。“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藝術性的介紹可以消除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恐懼,激發學生對學習和好奇心的興趣,可以使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輕松有趣,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與老師的想法聯系并學習新的教學內容。比如,“等積變換求三棱錐的體積”它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必修課)數學,第2卷(A部分)第二版的內容。讓學生理解平等產品轉化的思想原則,掌握平等產品轉化的基本方法,找到三角金字塔的體積。培養學生轉型回歸的數學思維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均衡三角金字塔體積的基本方法。這個知識點是有難度的。在中國,“平等原則”是南北朝杰出的數學家祖沖之與他的兒子祖宇共同研究的結果。提出了“權力的力量是一樣的,產品是不容忍的”的原則,這就是“平等的產品原則。”在古代漢語中,“邊緣”是“因為”,“電源”是“區域”,“潛力”是“高”。“等底等高的兩個幾何體體積相等”這一發現比西方數學家卡瓦列里早了1100多年。鼓勵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可以適當地給他們介紹祖沖之和祖宇的生活,祖先的一些軼事,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有學者做過專門的研究,一個很好的課堂情景的導入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在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都是有些厭學的情緒,所以對于課堂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為了消除學生的精神狀態不佳的現象,就需要一個很好的課堂導入,這不僅僅能夠得到學生的喜歡,而且在上課的效率方面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 適當的課堂游戲是培養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人們常說,游戲之類的東西是兒童和青少年的本性。在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課堂游戲將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標準高中課程教材“數學”(人民教育A版)必修1第三章的內容,并介紹了方程的根和函數的零點。它是對函數知識的拓展。它不僅體現了函數在求解方程中的重要應用,而且為學習高中數學的功能和方程,數量和形狀的組合,以及二分法的算法奠定了基礎。對于這一章節的學習跟前面的知識點聯系比較密切,因此需要對前面相關知識點進行掌握,在上新課之前,老師可以布置相關任務,復習前面的知識,在上課的時候分組進行搶答,加入這樣的游戲環節,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不僅復習了舊知識,也對新知識的有了一個思考。
(三) 課堂討論為學習興趣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討論,如課堂游戲,也是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的重要方式。如果課堂游戲更有趣,那么課堂討論更側重于拓寬每個學生的思維。這種課堂討論有助于學生遵循教師的想法。“隨機事件的概率”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民教育A版)第3章必修課的內容。它是講授“概率”的重要的基礎知識。從應用價值和人類知識價值的角度來看,隨機事件的概率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它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思維能力的良好載體。這是認知的有利因素;但是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頻率來估計概率,這在教學中是一個很大的難點。此外,隨機事件的隨機性和規律性是辯證統一的,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但概率內容包含豐富的隨意性和規律性的辯證思維。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引入這節課時,可以針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提問,針對有爭議的答案,讓學生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觀點與理由。這樣可以大大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牢固。
五、 結論
蘇霍姆林斯基講道:“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對教育者的意圖知道得越少,就越有效。我們認為這項法律是教育技能的核心。”因此,雖然引入新課程的方法多種多樣,但主要的一點是教育工作者在引入新課程時應盡量讓學生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它還巧妙地滲透了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可以迅速啟發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思維品質內在潛力的積極影響。我們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夠更多地嘗試引入新課程的方法,以改進和發展這一領域的理論和實踐,對利益的維護和再開發進行更多研究,以使我們的工作更有效。
參考文獻:
[1]龍敏信.淺析中學數學教學的課堂引入方法[J].數學教學學報,2014(2).
[2]龐華.試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技能[J].中學數學教學,2017(5).
[3]夏炎.讓學生在憤悱狀態中學習[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編輯部,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