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貞 辛艷 張東營
摘? ?要:產學研合作是加快科技與經濟結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本研究主要在針對濰坊市產學研合作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對策建議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總結和分析,實現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互利共贏、創新發展。對深化全市產學研合作發展,引導企業創新轉型,增強企業競爭力,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 現狀?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5(a)-0193-02
近年來,為推動濰坊產業升級,濰坊市委、市政府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科技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全力推進與中科院、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成立了專門從事科技合作的機構,通過對接洽談、機構共建、項目合作、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多渠道推進與中科院、高校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1]。
1? 濰坊市產學研合作發展現狀
1.1 與中科院12個分院開展全面對接,最大程度集聚科技創新資源
通過與分院聯合舉辦科技成果對接洽談會、組織院士專家濰坊行等方式,全面開展與中科院的對接。與沈陽分院、西安分院共同組織科技成果洽談會,組織企業走進沈陽、北京、長春、上海、西安分院及所屬研究所開展合作創新,與長春應化所、上海藥物所、西安光機所等20多個研究機構建立對接機制,積極推動企業與中科院研究所、重點高校簽署合作協議。通過與各分院聯合舉辦對接會、共建平臺等方式,已與沈陽、北京、長春、上海、西安、成都、蘭州、廣州等多家分院及中科院研究(院)所全面建立起科技合作對接交流長效機制。
1.2 積極組織專項對接活動,搭建高校院所與企業合作的橋梁
針對當前高校院所與企業溝通渠道不暢,缺少有效溝通渠道的問題,結合濰坊產業發展及企業的科技需求,一是先后在多個地市與中科院分院、重點高校圍繞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現代農業與食品等領域聯合舉辦對接洽談活動,組織相關企業參加。通過活動舉辦,全市科技合作與交流實現機制化、常態化,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二是積極組織院士專家濰坊行活動,組織高校院所專家與企業開展“一對一”對接活動。先后組織中科院計算所、自動化所、金屬所、理化所等多家院所技術專家與相關企業精準對接。三是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拓寬科技合作的領域,成功組織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等領域企業赴美國、加拿大、意大利、荷蘭等國家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對接活動。
1.3 努力探索“互聯網+”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為充分發揮互聯網在促進產業升級以及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中的平臺作用,積極探索“互聯網+”科技合作的新模式。一是建成了科技成果庫、科技專家庫和企業需求數據庫,有效推動企業、大院名校、專家資源的互動交流,促進前沿技術和創新成果及時轉化。二是打造服務范圍更廣、服務功能更強的技術轉移服務平臺,逐步完善技術轉移體系。先后引進了多家科技服務機構,涵蓋了化工新材料、信息技術和機械裝備等領域。三是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體系,使企業足不出戶就能實現與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資源的有效對接[2]。
1.4 集聚資源,搭建一批科技合作的平臺
為引導校(院)企優勢資源融合創新,推動企業從一次性購買科技成果、委托開發、聯合攻關向共建研發機構、研究院所等創新平臺發展,把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作為科技合作的重點來抓,推動企業與中科院有關院所聯合建立專業性研究院或分支機構。與中科院共建了濰坊市科技孵化中心、藍色智谷中科(濰坊)創新園、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濰坊中心、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濰坊中心等一批載體和平臺,加速聚集高端優質資源。
2? 存在問題
隨著濰坊市產學研合作的深入發展,合作各方的信用、科研人員、資金及經營管理力量相對弱小的企業如何開展合作創新等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正日益凸現出來。
2.1 企業領導層對技術創新的理解不深,科技合作意識不強
主要表現在,一是近年來多數企業以開發資源為主,很少有企業為開發下游產品謀劃,導致企業對技術需求不足;二是已達成的科技合作協議也是高校、科研院所主動來的多,而企業主動找上門的少。
2.2 缺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高校、科研院所的理論水平較高,但與企業生產實際結合不緊密,成果用于實際轉化的費用較高,影響了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積極性。
2.3 配套服務機制不完善
作為科技服務的科技中介機構發展落后,科技合作重要支撐的投融資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缺乏有效的科技投入籌資、融資機制。許多中小型民營科技企業雖有較強的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合作關系,但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發展緩慢,技術轉移和轉化能力不足。
3? 濰坊市產學研合作發展對策建議
3.1 加強領導,構建良性互動的科技合作機制
推動產學研合作向更大領域、更高層次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要本著“企業出難題、科技當紅娘、高校搞攻關、政府搭平臺”的宗旨適時謀劃合作新思路、開辟合作新領域、實施合作新項目,積極主動地開展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 引導本地區的校企科技合作向多渠道、多層次發展。
3.2 制定政策,鼓勵支持校企開展產學研合作
鼓勵和支持企業更加積極主動地尋求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智力支持, 建立穩固的技術供給渠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提高創新效益, 要以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建立校企科技合作的支撐保障機制為重點,構建政府部門和高校、科研院所良性互動的校企交流合作機制[3]。政府各相關部門要定期研究和解決在合作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要制定一些相關優惠政策,積極協調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對接和合作交流,推進產學研結合。
4? 結語
深入研究加強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制對于提高產學研的社會化組織水平,促進產學研合作創新,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勝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產學研結合成效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2] 付俊超.產學研合作運行機制與績效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
[3] 伍鳳平.廣東省產學研合作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