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 要: 只有具有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結構,才可以更好地構建教學理念,并不斷改革、完善教學理念。要多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教師之間多研討,構建交流合作、經驗互談、相互學習的平臺,為學校廣大青年教師樹立標榜,培養正確的教育理念,構建先進的教育體系。
關鍵詞: 高中政治? ? 教學反思? ? 教學策略
在當今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傳統高中政治教學方式值得反思。以往高中政治授課方式是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無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不論是否具有邏輯,是否合理運用,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演講”,學生則在臺下自由發揮,有的做其他作業。在這種陳舊教學方式之下,顯現出來的是教學方式的漏洞,是以往教育理念的弊端。學生沒有發揮主觀意識,沒有獨立自主地學習,更不要提形成辯證思考能力。學生在這種講課方式的制約下,沒有消化知識的時間。在這種教育教學方式下,學生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被動接受老師所講的東西,機械式地記憶,死記硬背,靠臨考前的記憶應付答題。這樣的課程跟課改以前的“應試教育”沒有分別。一些教師養成重視課堂主體地位的習慣,沒有意識到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這種本末倒置的想法普遍存在,并且由于高考的原因,教師重視知識技能的灌溉,缺少人文教育、養成教育的培養與提升,所有學生待在一起集體性授課,教師按照自己的進度,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進度,十分重視課堂教育,忽視實踐的重要作用。
教學與實踐不可以分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學應當受到實踐的檢驗,學校教育是需要靈活的,一些教師在教課過程中忽視這個問題,沒有結合實際生活與社會。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必須掙脫以往教育教學方式的束縛,發展新思想、新理念,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我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嘗試新方法,擴展新思維,認為高中政治教學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教學離不開實際社會,不能缺少時代氣息。
新時代,新時期。政治教學就是要接地氣,緊跟時代脈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信念,奮發有為,祖國至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政治教學如果脫離實際,脫離時代,就如同沒有了靈魂,只有一堆空的理論體系,沒有“活的靈魂”,政治教學不斷強調實踐,而且必須跟隨時代的潮流,沒有當代氣息,就像魚兒離開了水,缺少靈氣,沒有生命。在政治教學中,要融入當時發生的時事政治,讓時事政治與政治理論體系融合,讓理論體系透過活生生的例子展現出來,將基本原理和觀點融入進去,使他們在動態平衡中互相發展、互相促進,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背后帶來的經濟問題,還有中國“華為”企業“5G”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的飛速發展,高鐵的快速發展都可以引入“經濟生活”中與學生進行探討,不但讓學生理解透徹理論知識,而且對時事政治有進一步的了解。還可以將十九大召開,以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融入“政治生活”中,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并且與我們的利益息息相關的例子,是學生學習的好教材。有很多這樣符合政治教學的例子,需要教師根據課程安排及時間節點合理整理與規劃,結合課文內容與時事政治,向學生生動地講述,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積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政治素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理性分析與感性交融中自覺合理運用、遷移、拓展知識,為達到制定的教學要求與目標不斷加深理論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不要忘記結合實際特點,結合社會發展事實,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積極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認識,不斷創新,完善理論,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二、不斷拓展教學方式,樹立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
時代在發展,教育教學方式在不斷改變,學生的素養越來越高。在大力提倡和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首先要從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改進做起,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以往政治教學,多為“填鴨式”教學,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單一,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呆板,不少教學手段已經被淘汰,而且教學內容老化,這樣的教學手段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必須在基于學生為主體的情況下教學,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積極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教師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的有力臂膀,引導學生走進獨立學習的殿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斷從封閉的教學空間向外擴展,構建開放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政治教學中領悟到美感,不斷改變教學方式,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校積極組織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政治學習中。可以多開展辯論活動,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自覺養成辯證思維,形成團隊協作能力,將自己學到的政治思維和構建的理論體系運用到實際的辯論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進行專題討論的活動、辯論會、今日觀察、你說我議,讓學生大量查閱資料,鍛煉查閱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且透過這些方面的問題剖析內在的本質和基本的原理,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不論是經濟、政治、哲學、人文還是辯證原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強化意識思維,樹立知識體系,開啟認知思維。在專題討論的活動中,我與同學積極探討“克隆人倫理”的問題,大家暢所欲言發表看法意見,利用學習的知識分析問題,很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對學生發散思維的開發起到很好的作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加課堂教學的深度、廣度和厚度。為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政治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引用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傳播信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方位改進學習手段,在視覺聽覺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的時候,可以多增加圖片、視頻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針對所學專題內容大量搜集素材,豐富課外知識,增加課堂內容,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教師同時受到感染,講解更豐富多彩,同時向學生凸顯教師的教學魅力。要讓多種現代教學方式相互結合,本質是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在教師精彩的講解中,將學生帶入教師事先布置好的場景與氛圍中,在這種氛圍中感受政治學習的魅力,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加深印象,明白政治詮釋的真諦,讓教學過程不再單一死板,多了生機與活躍。尤其講解愛國精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紅船精神”的故事,看看我們黨做出了多少犧牲與貢獻,更要講一些愛國志士、名人的故事,比如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先生,不畏強權,一定要回到祖國懷抱,為國家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還有“兩彈一星”功臣,這些都是活生生的愛國情懷。還有講到“社會貢獻”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為中國的航天事業隱姓埋名、默默奉獻的科學家,為了我國的強軍夢,犧牲和家人團聚時間,研發制造航空母艦、先進轟炸機、大飛機,中國制造,中國智造,中國高鐵,中國天眼,港珠澳大橋,等等,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知識,更懂得感恩美好生活,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不但要在政治教學中教會學生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個性自由而全面地發展。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變方式,不斷反思,總結經驗,結合實際,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以適應新時代、新時期教育教學的要求,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玉芬.淺析時政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新校園(中旬),2018(1):78.
[2]邵澤坡.高中政治教學優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2):214.
[3]李建軍.淺析高中政治的教學策略新探[J].考試周刊,201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