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 ? 要: 演示是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了解演示的功能,熟練掌握實物或模型演示、歷史圖表演示、影像演示和幻燈片演示等演示類型,并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演示技能應注意的問題,使歷史課堂教學生動直觀,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 歷史課堂? ? 演示技能? ? 教學運用
演示技能是指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把實物或模型呈現給學生,或利用圖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闡釋或印證有關事物的特點和發展變化過程,使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獲得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感性認識的一種直觀教學方式。演示技能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方式,常常與講解法配合使用。
一、演示技能的功能
1.演示技能可以直觀形象呈現歷史課堂教學內容中的感性材料。
以往的歷史教學是通過教師單一的講述和在黑板上羅列主要的知識點板書進行教學。在歷史課堂上恰當運用演示技能會改變之前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可以在相應時間內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歷史。以世界史中新航路的開辟為例,教師口頭語言講述對比教師通過幻燈片展示新航路開辟的動態圖示,學生可以通過幻燈片演示形象直觀地看到受葡萄牙支持的迪亞士、達伽馬主要在非洲東海岸和西海岸附近航行。受西班牙支持的哥倫布、麥哲倫與前者有稍許的不同,一個發現新大陸,一個則完成全球航行,證明地圓說的正確性。教師可以在展示動圖前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在展示時配合教師講解,這種感性材料的展示和教師講解相配合的方式,教學效果遠遠好于教師在課堂上只以語言講述的效果,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演示技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在歷史課堂中,教師通過展示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圖像或者模型甚至視頻,對比教師干巴巴的講述,前者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學生愿意主動學習,學習效果才會更加顯著。同時,直觀教具的運用能夠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分析思考歷史問題和歷史現象,某些直觀教具教師運用得當的話,如地形圖,可以逐漸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這樣,歷史知識的學習輕而易舉。以古代史中講述山頂洞人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了解其歷史進步,教師可以通過放映有關山頂洞人骨制文物的幻燈片,或者展示有關山頂洞人文物的掛圖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演示如下:
“師:考古工作者曾在山頂洞人居住的洞穴里發掘出許多動物化石、人體骨骼化石,以及當時使用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其中最能反映山頂洞人生產水平的,就是展示在我們眼前的這幾件文物。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圖中這根又細又長的骨制文物是什么?
生:骨針。
師:怎么看出它是根針呢?
生:一端粗圓,一端尖細,還有針眼。
師:對。這根骨針長82毫米,僅有火柴棍那么細,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會是怎么制成的?
生:經過反復磨光制成的。
師:針眼又是怎么出現的?
生:是用堅硬的東西鉆出來的。
師:看到這枚骨針,我們能想到山頂洞人在生活上較之前有了怎樣的進步嗎?
生:說明山頂洞人已經能縫制衣服[1]。
由此可見,通過演示,學生不僅可以生動地學到具體的歷史知識,還可以訓練和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3.演示技能可以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歷史課堂上運用演示技能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教師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在課堂中,教師按照流程教授完一節課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并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以豐富的直觀材料為基礎,使學生對抽象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現象有深刻的理解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從而背離教育的初衷。例如講到秦漢時期的銅器“制作精美”,怎樣使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樣的制作才是“制作精美”這個概念,教師可以提供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對比漢朝的銅車馬、長信宮燈等文物圖像。先引導學生整體欣賞,然后組織學生細致觀察,最后加以適當講解,學生才會真實感受到秦漢時期銅器的“制作之精、構思之巧”。
二、演示技能的類型
1.實物或模型演示。
實物是指目前現存于世并被人們發掘的歷史遺物,如石器、青銅器等及至今保存完好的衣冠服飾和一些戰斗武器和書寫記錄等。它們可以真實形象地反映所處時代歷史的真實情況,對于歷史研究和歷史課堂教學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但這些實物由于珍貴稀少,一般由相關政府部門集中收集保管,如博物館和檔案館等。教師個人很難擁有,這就對教師用歷史實物進行課堂教學造成一定的難度,但教師可以通過模型直觀替代歷史實物進行教學。
利用實物或模型進行演示時,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具體要觀察什么,注意什么問題,教師要啟發誘導學生注意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并自己概括總結。以演示《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模型為例,教師應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山頂洞人頭部的主要特征,同時啟發誘導學生,讓學生思考“山頂洞人的顴骨、眉骨有什么顯著特征”“他們的前額和鼻子又有什么特點”等問題。其次,引導學生將觀察的結果與正確的結論性比較,檢驗觀察結果是否正確,若有出入,則再次帶著問題觀察并驗證結論。
2.歷史圖表演示。
歷史圖表可以細分為兩類:歷史地圖集和歷史圖表。歷史地圖包括地域地圖、路線地圖、歷史掛圖等。比如“宋朝地圖”“紅軍長征路線圖”等。歷史掛圖有模型圖和遺址圖,例如《古代田耕器具模型圖》《石峁遺址圖》等。歷史圖表主要指一些圖表和表格,教師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整體整合,對課本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使一些復雜而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簡單、直觀、有條理。歷史圖表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感知歷史,并且培養學生時間和空間相互交織的思維能力。
運用歷史圖表進行演示時,與實物或模型演示有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圖表演示中遇到地名變遷時,要講清地名的變遷。以《靖難之變形勢圖》為例,要指圖說明:明成祖發動靖難之變,最后奪得皇位,把北平改名為北京。春秋戰國時燕國在此建都稱為燕京。安史之亂,安祿山在此稱帝為“大燕”。講清地名的變遷,既可幫助學生了解地名的歷史變遷,又可避免識記混亂。
3.影像教學演示。
影像教學演示可以使歷史課堂教學深刻直觀,并具有藝術性,教師應選取真實可靠和具有文獻價值的歷史紀錄片,不宜選取一些嚴重偏離史實的電視劇,這樣會誤導學生,歷史講究論從史出和追根溯源,歷史教師要有相應的史學素養才能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例如,教師在講述中國近現代史中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時,可以節選《開天辟地》或者《建黨偉業》中的片段,幫助學生理解。
影像教學雖然效果好,能激發學生興趣,但不宜整堂課使用,以免本末倒置。教師可以在導入部分使用相關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或者在教學過程中某些學生難以直觀理解的部分可使用片段教學輔助。只有將影像教學手段與歷史課堂教學及師生之間的合作很好地結合,才能使歷史課堂教學獲得最佳效果。
4.幻燈片教學演示。
幻燈片教學演示,指教師備課時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規定的具體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各種課程資源,對所要講述的內容統籌規劃,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最后達到情感的共鳴,最后輔以練習題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內容。
教師在演示前應對幻燈片內容做簡要說明,使學生明確觀看的目的。例如,在講到“顏真卿的書法成就”時,教師可以出示《多寶塔碑》幻燈片,使學生直觀感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緊扣教學內容,不要為了放映而脫離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知識。
三、演示技能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演示目的要明確。教師必須依據教學計劃的任務、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和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等確定演示內容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實現的目標。演示過程中不能漫無目的,必須有一個主題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深刻的闡釋,使學生明確本節課內容。當然,演示結束后,教師需要再次點明主題,通過學生之間的分組討論適當提問,確保演示的正確運用。
其次,演示要注重教學效果。歷史課堂中運用演示技能不僅是為了展示教學的多樣性,還是為教學服務,注重教學效果如何。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演示技能時把握這個度,演示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演示的技巧及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教師花精力摸索和練習。
最后,演示要與其他教學手段緊密結合。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演示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應該配合其他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有準備、有目的地觀察所要演示的對象,演示只有和恰當的教學手段結合使用,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總的來說,將演示技能恰當運用于歷史課堂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歷史教師應理解演示技能,掌握演示適合使用的范圍,在歷史教學中搭配其他歷史教學技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和富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潘宏利.微格教學簡明教程[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3-84.
[2]趙克禮.中學歷史教師職業技能[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21-127.
[3]齊世榮.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5.
[4]齊世榮.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0-72.
[5]于又西,趙亞夫.中學歷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