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斌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滿足,在精神文明方面要求更高。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有利于提升社會幸福指數,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文化建設中,要加大群眾文化研究力度。文章闡述了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分析當前階段群眾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問題;發展對策
在我國文化體系中,群眾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豐富人們群眾生活、活躍群眾思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積極意義。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人民群眾的物質文明穩步提升,在文化方面要求更加多樣化。在群眾文化建設中,要從歷史、文化、經濟、民族等多個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受眾的基本需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從群眾文化的定義上我們知道我們僅僅創造足夠的物質財富是不能夠滿足群眾的需求的,我們還需要在精神文化層面上不斷提高自己。要知道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精神文化的發展。另外,群眾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的文化,只有多開展文化建設活動,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水平,才能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和諧美麗的大家園。
1 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方面,開展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開展群眾文化建設能夠改變人們的思想行為,使他們的道德品質得到質的飛躍,使其能夠約束自己,變得遵紀守法。另外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可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人們還可以在開展的活動中學到知識,極大豐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從而提高了自己對精神文化進一步的追求。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開展群眾文化建設是大大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另一方面,開展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社會繁榮。開展群眾文化建設使人們能夠更好地面對工作和生活,能夠正確地調整自己,從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另外開展群眾文化建設還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使他們能夠不斷提高自己,挑戰自己,利用自己的學識為祖國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2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人員意識和水平不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群眾在文化需求上更加多樣化,但是一些群眾文化建設人員管理意識和水平不足,在工作開展仍存在諸多問題,沒有充分認識到群眾文化的重要性,對于群眾文化建設產生不利影響。此外,一些群眾文化建設管理人員的管理方式落后,群眾文化建設不是一味的制定規章制度,而是要充分考慮群眾的需求,為他們提供針對性較強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地區群眾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不匹配,制約了群眾文化的健康發展。
2.2 群眾文化建設的體系不健全
我國很多地區缺乏健全的群眾文化制度,各項工作開展中支持力度不足,不完善的群眾文化體系使得部分地方無法開展有序的文化活動,對人民提高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造成了打擊。隨著很多地方行政主管部門加大了群眾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但是整體開展效果不盡如人意,群眾文化建設體系的構建任重而道遠。
2.3 建設的資金不足
在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內容豐富多樣,活動中需要場地、道具、器材等,這些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從當前群眾文化開展現狀來看,很多地區資金支持力度薄弱,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影響群眾文化的正常開展。雖然近年國家和相關部門對于文化建設的資金款項在提高,但是由于區域經濟的差異性,在一些偏遠地區,群眾文化資金分配較少,群眾文化開展時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
3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發展對策
3.1 加強群眾文化的隊伍建設
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同,應結合當地發展情況,積極引導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中,可以合理劃分區域,明確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權限,深入到基層社區、偏遠鄉村,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宣傳群眾文化的好處,加大群眾文化建設者的基礎培訓,熟練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注重群眾文化開展的多樣化、針對性,提升當地居民對于群眾文化的認同感,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氛圍,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和認同群眾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
3.2 堅持發展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頻繁,發展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加重要。魯迅先生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應堅守自己的傳統文化,在群眾文化開展融入更多傳統元素,有助于提升群眾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比如,可以在傳統節日舉辦相關活動,比如在端午節開展賽龍舟、包粽子比賽,重陽節舉辦菊花展,中秋節吃月餅、開展歌舞晚會等,通過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讓傳統文化在新時期也可以起到作用,這是當前文化部門需要完成的職責。
3.3 推動文化的產業化發展,完善文化基礎設施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化發展階段,各行各業面臨結構轉型和升級,群眾文化建設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階段,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推動群眾文化的產業化進程。政府部門應采取多樣化的宣傳手段,幫助人們深入了解群眾文化內涵,給予資金和人力上的支持,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購置群眾相關器材、提供群眾文化知道,鼓勵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不僅如此,要注重新媒體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微博、微信、QQ等宣傳群眾文化活動,群眾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提供建議、進言獻策,同時政府要走進人民群眾當中,了解到人民群眾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調查,讓群眾活動能夠吸引到人民,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注重群眾文化建設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以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營造和諧的社會發展氛圍。
參考文獻:
[1] 吳敏玲.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大眾文藝,2018(07).
[2] 趙瀟云.淺談如何推進文化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以張家口市下花園區群文創建為例[J].好家長,2018(50).
[3] 范浩.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保障基層群眾基本文化權益[J].中國文藝家,2017(03).
[4] 唐秀君. 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北方文學,2017(09).
(作者單位: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