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健
摘 要:課堂的主人是學生,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才能夠讓學生處于良好和諧的學習環境中,進而獲益匪淺。為了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筆者提出了創設生動情境、留出適宜時間和展開趣味檢驗三種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并在具體的教學案例中對其展開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獨立思考能力;數學教學;小學
小學數學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被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接收,那么學生永遠都不會擁有學習能力,他們在脫離了教師的引導之后,也會斷了自己的數學學習之路。因而教師必須要采取措施來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他們首先需要從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做起。因為獨立思考是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分析數學問題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獨立思考能力,學生才能夠讓自己有學好數學知識以及應用數學知識的可能性。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興趣
創設生動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旨在讓學生能夠對獨立思考產生興趣。這一點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學生都是有惰性的,獨立思考會耗費他們的精力,會讓他們覺得很累。這樣的話,小學生根本不愿意思考,進而讓小學數學教師的培養之路無法順利地開展下去。此時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用學生感興趣的因素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認為獨立思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例如:在進行《三角形的面積》這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筆者為了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充滿探究的興趣,并因此產生獨立思考的欲望,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八戒選餅”的故事情境:八戒隨著師傅去化齋,主人看八戒長得可愛,就想捉弄他,于是就為他們擺出了各種三角形形狀的餅,然后讓他選擇其中的兩塊帶走。然后筆者就向學生展示了各種餅的圖片,然后向學生進行提問:“如果你是八戒,該如何選擇才能夠拿走兩塊比較大的餅呢?”此時的學生就沉浸在這一故事中,并因此產生了思考的欲望,接下來筆者就可以讓學生展開獨立思考。
二、留出適宜時間,幫助學生展開有效思考
如果小學數學教師為學生留出過多的思考時間,學生的注意力很有可能轉移到了別的地方去,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還讓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狀態大打折扣。但如果小學數學教師為學生留出的思考時間過短,學生根本無法思考出有效的結果,這同樣也是對課堂時間的白白浪費。因而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就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他們需要結合知識的具體難度,并且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例如:在進行《因數與倍數》這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會通過情境的創設來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1、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是什么?2、尋找一個數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分別是什么?3、仔細觀察2、3、5這三個數的倍數特征,有哪些發現呢?這三個問題的難度是逐漸遞增的,因而筆者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會越來越長。不僅如此,筆者還會按照學生獨立思考時的表現來為他們適當地調整思考時間,如學生愁眉不展時,說明他們還沒有明確的思考結果,筆者就適當延長思考時間;但當學生滿面笑容時,說明他們的思考已經有了滿意的結果,筆者就可以縮短思考時間。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展開有效的思考,并因此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展開趣味檢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們就需要明白學生思維的缺陷在哪里,這一點是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思考結果來進行判斷的。因而在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思考結果進行檢驗。過于嚴格單一的檢驗方式會讓學生無法輕松地接受,此時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讓檢驗過程變得趣味化。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根據檢驗的結果來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思維訓練,進而有效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例如:筆者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思路和所得到的結論記錄下來。然后筆者就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競爭。每一輪競爭開始時,每一個小組都需要派出一名組員參賽。此時筆者就會給出一個生活中的案例,其與學生思考的內容息息相關。接下來筆者就會讓學生展開發言。筆者會根據學生發言時的表現來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漏洞,并且根據此對學生打分。在所有學生都參與競爭結束之后,哪一個小組全體成員的分數總和最高,哪一個小組就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積極參與,筆者也因此對學生的情況有了了解,進而為接下來的培養活動打下基礎。
總而言之,小學是學生系統化學習數學知識的初始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如果抓住這一階段,他們就能夠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促使他們未來的數學學習之路更加順利。在此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保證的是,他們要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精神作為自己教學的出發點。這樣的話,學生才有能力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否則他們永遠都只是從別人的講解中獲取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莊瑞蓮.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72.
[2]康大維.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