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恒
【摘 要】本文論述在電工基礎實訓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做法,闡明在電工基礎實訓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意義,提出創設真實性及代表性的電工基礎實訓教學環節、構建合理教學模塊、借助實訓基地與校企合作實行分層實訓、設置統一評分標準等策略,為電工基礎實訓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學校 電工基礎實訓 學生 動手能力 培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B-0049-02
在職業學校的電工基礎專業課程中,實訓教學屬于重要的教學環節,在培養電工專業人才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在電工基礎實訓教學中,如何保證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充分培養動手能力,已成為職業學校電工基礎專業課程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此,本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對電工基礎實訓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探討。
一、在電工基礎實訓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是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
由于電工基礎教學內容蘊含諸多理論知識,且較為枯燥、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對電工基礎知識的學習興趣,加之職業學校生源質量偏低,許多學生的接收能力偏弱,嚴重影響了電工基礎教學實效。盡管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出現了大量新型教學手段及模式,但由于許多教學手段缺乏學生的親身參與,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難以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聯系,無法達到全面提升其素質的目的,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形成一定的制約。通過大量教學實踐得知,開展電工基礎實訓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大大提升電工基礎課程的教學實效性。
(二)是職業教育“教學做”特點的體現
職業學校的電工基礎課程有明顯的實踐屬性,要求學生在親自實踐中理解及驗證其中的理論知識。因此通過開展電工基礎實訓,能夠讓學生跳脫于繁瑣的理論知識,在運用自己的雙手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也與當今社會該專業的實際發展有親密接觸,了解到現今企業在生產中對電工類人才的真實需求。如此一來,在電工基礎實訓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凸顯出職業教育的“教學做”特色,更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自己與實際崗位需求的差距,進而更具針對性地完善自身技能。
二、職業學校在電工基礎實訓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策略
(一)創設電工基礎實訓教學環節,保證實訓的真實性及代表性
職業學校學生在學習電工基礎課程的過程中,由于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與接收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如果單純通過口頭講述理論知識,會嚴重影響教學實效,因此應當通過開展電工基礎實訓去幫助學生學習。具體來講,在電工基礎實訓教學當中,要為學生營造更為真實的實訓環境,尤其是在實訓所用的儀器設備方面,要盡可能地與工廠所用的最新機器保持相同型號;在設置實訓教學內容時,要確保內容的代表性及廣泛性;在實訓教學的步驟方面,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展開實訓教學;在實訓工藝方面,需要考慮社會生產的規范及操作流程,比如在展開弧焊變壓器的電工基礎實訓教學中,要規范變壓器的組裝、操作、運維檢修等工作流程,使其與工廠達成一致,從而保證學生在今后就業中能夠快速熟悉操作,大大提高就業競爭力。
職業學校在展開電工基礎實訓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部分電路及元器件的安裝實訓教學,一定要讓學生親手接觸真實設備,因為假若學生對電工課程教學中所教授的理論知識不完全理解透徹,就會給學生今后的實踐操作帶來一定困難。鑒于此,職業學校的電工基礎實訓教學一定要重視計算機技術及軟件的教學輔助作用,對部分無法提供的設備可采取仿真實訓教學,讓學生在虛擬現實技術下學習實踐動手中需要用到的理論知識,結合具體設備的操作進行驗證,從而提高實訓實效性與學生的動手能力。
與此同時,為保障電工基礎實訓教學的實效性,職業學校應當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更多“雙師型”教師,積極開展教師入廠培訓工作,以自身示范的帶頭作用去提升學生參加實訓的積極性。同時,在職業學校的電工基礎實訓教學考核中,應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核,通過分數比重的提高去激發學生的實訓主動性。
(二)構建合理教學模塊,形成以培養技能為核心的專業理論課程體系
從目前我國職業學校的教育模式來看,大部分依舊沿用文化課、專業理論課與專業技能課的“三段式”教學模式,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學習習慣非常相符,能夠讓學生的理論知識更加扎實,整個學科的系統性與完整性良好。然而,這一教學模式的弊端在于對理論過于看重、在實踐方面表現不足,這種以理論為主而以實踐為輔的教學模式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忽略了基礎實訓教學環節,忽略了操作技能的培養,偏離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未能凸顯職業學校的教育特色。
筆者認為職業學校電工專業的基礎教學應當構建更為合理的教學模塊,即將基礎教學中的專業理論內容與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內容相結合,確保學生在實訓中能夠充分運用理論知識、遵循操作規范以及完成實訓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訓教學理解與驗證理論知識,同時能夠利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踐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講解“按鈕、接觸器雙重聯鎖的正反轉控制線路”相關內容時,許多學生常常會認為“雙重聯鎖”顯得較為多余,完全沒必要在按鈕聯鎖的基礎上再添加一個接觸器聯鎖。學生有這樣的想法實際上也正表明其實踐經驗的不足,所以通過電工基礎實訓教學,讓學生針對“只有按鈕聯鎖的正反轉控制線路”進行實踐操作,通過親自動手發現這個線路中會發生電源兩相短路故障,此時再聯想到所教的理論知識,自然便會理解“雙重聯鎖”的意義所在。針對許多在課堂教學中無法解釋清楚的理論知識,學生在電工基礎實訓課中通過動手實踐便能深刻理解。
(三)借助實訓基地與校企合作,實行電工基礎分層實訓
為了讓學生在電工基礎實訓中更好地培養動手能力,應當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實訓計劃去制訂電工基礎分層實訓規劃,避免因為實訓內容的難度超出學生當前能力水平而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起到反效果。同時,在不同層次的電工基礎實訓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實訓基地平臺以及校企合作資源,保證各能力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親身實踐、驗證所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機會。
首先,在電工基礎最初期實訓階段中,需要結合電工基礎知識與內容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具備最為基本的設備操作方法,確保學生在更高層次的實訓操作中有良好基礎。比如,在這一層次的實訓階段中,學生主要通過實訓教學掌握驗電筆、繞線機、萬能表、電工刀等基礎設備的操作與維護方法,之后便可在仿真面板上對電子設備元器件進行簡單的焊接與安裝,開展低層次的動手實踐。
其次,在結束初期階段的電工基礎實訓之后,便可展開電子實驗與電工實踐操作,此時便可進入學校的實訓基地與仿真實驗室中,要求學生學會如何操作示波器、直交流電源設備、繼電器、信號發生器等設備,之后結合基礎課程的實訓內容完成教師給出的實踐操作任務。在學校實訓基地的環境下,學生的動手能力會得到質的飛躍。同時,為了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更高層次的提升,學校還應為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實訓平臺,比如組織學生下鄉開展免費維修活動、開展校內電子設計大賽等。
最后,待學生進入畢業實訓階段,學校要通過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訓渠道,一方面可讓學生選擇其畢業設計與實訓導師,對其畢業設計作品與實訓方案給予指導;另一方面可讓學生深入到實際的企業生產環境中,綜合前面兩個層次的實踐動手經驗,比如展開電路設計、電器安裝維修等實訓內容,讓學生在實訓教學中與崗位無縫對接,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四)設置統一評分標準,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
在電工基礎實訓中,線路板裝接元器件眾多、操作工藝要求多且標準較高。對此,可設置統一的評分標準,確保學生動手能力能夠達標且形成一定的操作規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獨立分析與操作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比如,在展開“自動往返控制線路”的實訓教學當中,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可先讓學生對工作原理進行復習,之后結合線路圖畫出具體布線。首先,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控制線路的裝接,并對裝接工藝提出嚴格要求,以統一的評分標準對學生的裝接操作形成規范。待裝接完成后,倘若存在通電不成功現象,則需要學生獨立進行故障分析,可采用萬能表進行電阻測量,找出故障點與原因,從而開展下一步實訓,這對于學生的理解與動手能力提升而言,有極大的幫助;其次,教師可讓學生對整條線路進行完整裝接,模擬實驗電路,讓小車能夠在工作點上自動折返,這一裝接過程要求學生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縮短所用時間,以時間為評分標準去提升學生的熟練程度,從而提高其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電工基礎課程作為職業學校培養專業機電人才的重要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據著核心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對高質量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要想提高職業學校機電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一定要重視電工基礎實訓教學工作,確保學生通過實訓提升其動手能力,達到“以實踐帶理論,以技能促教學”的教學效果,向社會輸送更多的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紅紅.高職學校在電工基礎實訓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經貿實踐,2016(2)
[2]胡 芳,趙亮方.電工基礎實驗課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J].科技資訊,2013(5)
[3]蔣文娟.演示實驗在《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企業導報,2016(15)
[4]梁京冬.談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技能培訓[J].教育教學論壇,2016(36)
[5]張群宣.加強電工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J].成才之路,2011(17)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