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蕾
摘要:天然藥物化學是高職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該課程的專業知識涉及學生將來從事的藥物研發、生產和監管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通過開展天然藥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與實踐探索,進一步規范課程管理,提高課程質量和教學水平進行分析闡述,以期為學科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天然藥物化學 精品課程 建設實踐
天然藥物化學是高職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旨在運用現代化學科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天然藥物(動植物或微生物)中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藥效成分)。該精品課程的專業知識涉及學生將來從事的藥物研發、生產和監管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特別在創新藥物分子的發現、促進中藥現代化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課題組在學校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天然藥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與實踐,進一步規范了課程管理,提高了課程質量和教學水平。下面將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有助于為學科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課程設計目標及思路
本課程的目標是,涵蓋課程標準規定內容、覆蓋該課程主要知識點和崗位技能點,包含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過程記錄、教學評價等環節),并且完整程度較高、表現形式適當,能夠支持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本課題組根據學生畢業后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從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出發,基于工作過程系統等先進職教理念開發課程體系和改革教學內容,并將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的成果應用到日常教學中。
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根據天然藥物生產、質檢、經營崗位所涵蓋的工作任務的需要而制定。主要抓住三個關鍵。一是對高職藥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二是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引領,三是以天然藥物相關崗位所應具備的職業能力為主線和依據。具體課程設計主要根據學生就業崗位的特點,以“實用、夠用”為原則,采用理實統合、教練融合、工學結合、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組合教學內容,通過組織授課示教、實訓實習等教學方式,實現融“教、學、做”為一體,充分體現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服務于就業的高職教育課程定位。
目前,該精品課程的內容已基本實施并取得進展。下一步主要工作是不斷完善。計劃于2020年底完成課程主講教師和輔導教師的教學培訓操作指引,全面完成課程的建設。
二、課程教學內容
天然藥物化學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既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完整性,又要突出重點。主要包括天然藥物化學概述與主要化學成分簡介,天然藥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和鑒定方法與技術,糖和苷類的性狀、提取與分離,香豆素與木脂素類的性狀、提取與分離,蒽醌類化合物的性狀、提取分離與鑒定,黃酮類化合物的性狀、提取分離與鑒定,萜類和揮發油的性狀、提取分離與鑒定,皂苷的性狀、提取分離與鑒定,強心苷的性狀、提取分離與鑒定,生物堿的性狀、提取分離與鑒定,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研究途徑和方法以及結構測定波譜分析法等。上述教學內容要以相關課程資源作為載體,比如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或演示文稿、重點難點指導、作業、參考資料目錄和微課程等。
三、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
天然藥物化學精品課程面向藥學系中藥專業、藥學專業開設,每年授課人數共計300人。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模式與方法。
1.教學模式
本精品課程在教學大綱指導下,采用問題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拓寬思維。具體操作中,精品課程對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建立以問題為中心,堅持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與臨床緊密結合的理論課教學模式,建立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實踐課教學模式。
精品課程建立一套科學、實用、規范、嚴格的課程教學制度體系和教學質量檢查體系。
精品課程在體現“五性”(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充實、調整,不少章節均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持續開發和更新校本教材及微課視頻,并且每年對教案、多媒體課件、教學大綱進行修訂。
2.教學方法
精品課程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導向和實踐導向,包括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PBL法)、多媒體教學法、信息加工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法、分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講授法。比如,授課以舉例等形式讓學生理解天然藥物化學的常識;以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天然藥物化學研究的意義和理解學科知識;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化傳統教學的優勢,提高微課程、動畫、虛擬仿真等資源比例,播放教學片等音像資料增強天然藥物化學學習興趣;通過互聯網學習文獻的檢索方法;依托天然藥物化學實訓室,開展與現代醫藥衛生企業工作實景相適應的實驗實訓教學,盡量多增加實驗比重,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提高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到一線參觀合作企業熟悉實際工作中的天然藥物的提取、分離和成分鑒定,等等。
四、課程資源開發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精品課程建設,推出相關支持政策措施,項目建設管理制度健全。精品課程課題組充分利用學校支持的優勢,在長期教學實踐和改革中努力推動課程資源開發,支撐精品課程實踐。一是積極利用校園網絡建設基礎。目前教學區、實訓區、生活區己實現全網絡覆蓋,所有課室及絕大多數實訓室己配有多媒體設備,網絡連接順暢。二是利用教學中積累的微課資源、多媒體課件等,為課程建設提供教學資源。三是利用目前學校已運用的“雨課堂”、超星學習通等網絡教學平臺。四是利用已建成的天然藥物化學實訓室。
目前,相關課程資源開發和儲備取得比較好的進展,并且有環境和平臺制作及發布后續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為師生交流互動提供便利。具體內容包括已編制《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標準、《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大綱、《天然藥物化學》教學計劃及教案、校本教材《天然藥物化學實驗講義》;已啟動網上精品課程建設,制作《天然藥物化學》全部課程內容多媒體課件、《天然藥物化學》部分微課視頻,己在雨課堂平臺及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及在線題庫供學生自主學習;已發表多篇教改論文,如《論中藥學科的興趣教學》《天然藥物化學的動態教學》《論醫藥衛生職業教學的校企合作》《決明子所含大黃酚的提取工藝優選》等。計劃將繼續完善網上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和形式,條件成熟時進一步向社會有興趣人士開放。
五、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天然藥物化學精品課程通過建立資深教授“導師制”和青年教師“試講制”,注重培養高素質和穩定的教學輔助人員,建立一支結構優化、德才兼備、樂于教學、勤于教學、精于教學的師資隊伍。目前,已搭建的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梯隊結構合理、人員穩定、學術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其中多名專任教師獲得優秀教師稱號,具有執業藥師、主管藥師資格,全部從事課程教學及藥學實踐工作,并按要求配備實驗教師。因此可以做到優勢互補、明確分工、執行力強。教學團隊通過日常教學工作探索和總結,并借助校企合作平臺,積累了比較豐富、初具規模,類型多樣、分布合理的教學資源,并在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記錄、教學評價、自主學習等方面總結了有益經驗。
六、評價方式
建立多維度、立體化評價體系,促進評價方式多元化,實施40/60原則的考核方式,尤其注重學生評價。經過筆者學院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測評得知:本課程目標設定準確,遵循崗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結構科學合理,內容突出重點,有特色,貼近日常生活和崗位實際;課時安排合理,課程實施的方法科學,課程內容選擇適應職業發展需要,評價方式可行、有效。授課教師教學進度符合授課計劃,能理論聯系實際,并結合具體案例來體現藥學服務特色,作業批改認真,輔導答疑及時,能全面關心愛護學生,教學效果優良。
七、課程建設效益
天然藥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對提高學科教學質量起到推動作用。一是打造適應知識創新需要的師資隊伍。通過課程重點建設,加強了專業教師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人員精干、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使學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有改觀。二是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益得到提升。通過深化課程體系改革,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滿足新醫改下藥學服務模式轉變形勢的良好素質技術技能型藥學服務人才。三是輻射帶動。課程建設有效提升一線教師榮譽感,促進了教師自覺學習和相互合作,有利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有利于促進教研與科研的有機結合。本課程建設經驗具有一定推廣性,可讓相關專業多門課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