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華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經之路,產教融合促進高職院校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及實效性。根據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提出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產教融合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特征,探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產教融合 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6-0019-02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的快速更新,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加快創新型人才培育,全面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適應當前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國務院于2015年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創新創業成為每位公民的自覺行動。[1]在產教融合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迎來了新的希望及挑戰,應緊抓時代機遇,積極探索產業優勢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3]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高職院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2018年畢業生達820萬人,大量應屆畢業生涌入市場,造成市場人才飽和,使高職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面對激烈市場競爭環境,順應國家發展趨勢,打破傳統就業觀念,采用創新創業緩解就業壓力,促進高職院校教育事業的改革。相比發達國家,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未形成完整的創新產業教育體系[4],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導致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內涵認識膚淺,思想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未融入辦學理念,單純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招聘會前的一次重要就業培訓,是就業課程的組成部分。這種思想阻礙了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形成,制約學生創新意識的培育以及創業潛力的開發。因此,高職學生創業意識淡薄,所選項目不具備市場潛力,多以創業失敗而告終。
2.理論研究不深入,導致課程內容把握不準
創新創業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習慣,而創新創業理論跟不上時代潮流,研究缺乏深度,不切合實際,盲目選用國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加任何處理直接引入課堂教學及實踐,導致“水土不服”和操作性不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規范,課程內容手段單一,課程素材不典型,與專業教育脫節,導致創新創業能力難以提高。
3.師資匱乏,導致實踐教學質量不高
教師未受系統的、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師資多由文化課教師“轉行”而來,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部分高職院校邀請成功創業者入校做講座和培訓,這部分師資只能做經驗分享,不能做項目指導;同時,學校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管理制度,沒有形成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師資團隊。很多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時,學生依個人興趣愛好積極響應,但材料撰寫不規范,教師指導不得力,項目實際完成率低,導致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二、“產教融合”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特征
創新創業教育具有極強的實踐教育性,必須結合區域經濟特色及社會需求,開展創新創業才能行之有效。產教融合能開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認識,加深教師對行業企業運營模式、生產管理以及市場需求的了解,促進校企間知識技能、技術服務、信息資源的共享,拓寬、完善創新創業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案例儲備,更好服務于學生的創新創業;產教融合實現行業企業真實典型項目進入課堂,讓學生直接參與項目開發、管理、運作等各個工作環節,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三、“產教融合”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路徑分析
1.觀念轉變,深化認識創新創業教育
打破傳統教育觀念束縛,提高教育工作者認識,重視創新創業教育開展。首先,深刻認識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它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服務,以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創新創業教育,以產教融合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在產教融合基礎上突顯創新創業教育。其次,認識產學研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立足區域產教融合,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挖掘創業潛力,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最后,學校應讓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
2.課程改革,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已納入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課程體系的完善及課程內容的開發,應突顯產教融合的時代特征。[5]明確辦學定位,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培育社會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利用產教融合資源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6]
3.優化結構,組建多元特色師資團隊
順應現代創新創業教育人才成長規律,通過“內培”“外引”相結合,整合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立校企師資融合的混編團隊,打造“三高”(高職稱領軍、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平臺,聘請創新創業典范、風險評估專家等參與授課,提升師資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水平。
4.平臺搭建,探索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平臺
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協同育人機制,加強與當地政府及教育部門的溝通,建立政、校、企(行)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深入行業企業、市場充分調研,總結各類項目的市場動態,通過市場動向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體地位,開拓創新創業教育融資方式,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引進行業企業先進技術、信息資源,與企業共同搭建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平臺,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
創新創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助推器,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有成效,必須和行業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實現產教融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培育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Z].
[2]陳詩慧.產教融合視角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1(4):1-4.
[3]陳詩慧.大學生創業教育績效影響因素評價研究——基于對廣東省15所高職院校的問卷調查[J].職業技術教育,2016(10):27-33.
[4]吳彬瑛,倪鋒.“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用研究[J].職教論壇,2017(2):30-34.
[5]劉洪波.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多元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重構[J].教育與職業,2016(13):83-85.
[6]時海霞.基于產教融合理念下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高教學刊,2016(21):249-250.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