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洪祥
摘 ?要: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隨著新課改的逐步落實,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構建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為核心的高效課堂成為每個教師必須積極思考的重要課題。基于此,筆者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從“訓練計算速度、加強計算準確率以及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入手,具體闡述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計算習慣
計算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計算能力也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從小學數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進行數學學習、開展數學探究與思考的基礎能力,具備良好的計算能力,對學生進一步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但是從目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果來看,卻不容樂觀,一方面,教學對學計算能力的忽視,具體表現在,在大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學生計算過程中問題頻出,再加上容易受到情緒化影響和外界因素的干擾,導致學生計算能力偏弱,尤其是在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上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要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加大訓練力度,在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一、訓練計算速度
計算速度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速度好比“中國速度”,發展速度上去了,國家實力才會日漸提升,同理,計算速度上去了,自身的數學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保證計算準確率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計算速度進行針對性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
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我會從基礎性練習入手,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首先,我會以“對口令”游戲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同時,復習舊知識,接著,我會創設生活情景,星期天,小明、小紅、小麗等7個小朋友到公園玩,到了公園門口,剛好碰見其他5名小朋友,這時一共多少個小朋友,該買多少張門票呢?引導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計算方法。之后,我會在課堂上列出算式,并利用擺木棒的方法來展開教學,左邊擺7個,另一邊擺5個,然后從5個中選3個放在右邊,引導學生寫出算式,7+3+2=?并展開小組討論。最后,在學生掌握的基礎上,我會為學生出示一定的練習題,組織學生進行計算比賽,看誰算得又準又快,從而鍛煉學生的計算速度,夯實口算基礎,提高計算能力。
二、加強計算準確率
計算準確率的問題是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核心問題,數字不比文字,“開弓沒有回頭箭”哪怕計算錯一個步驟,也是定局。可見,準確率是衡量學生計算能力的唯一標準。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加強學生的計算準確率,一方面,要讓學生牢牢掌握算理和算法,另一方面,要通過大量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我會從學生的準確率入手,首先,我會以口算訓練進行導入,并讓學生搶答的方式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我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學習本課內容,并選出小組組長在課堂上展示本組的探究成果,這樣一來,既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能夠讓學生掌握算理和算法。進而,我會監督學生的計算過程,并以實際問題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如,一臺學習機40元,買12臺學習機需要多少錢呢?最后,布置一定的練習題,以準確率為標準,展開計時訓練,從而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提高計算能力。
三、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計算流程入手,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分析和驗算的習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做題精神,從而保證學生計算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我除了為學生講述基本內容外,還會為學生布置課堂作業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指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解題,在學生解題的過程中,針對學生計算中存在的不良習慣,如,粗心大意,不列豎式,審題不清等,進行針對性指導。另外,選擇優秀學生作為榜樣,帶動其他學生,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除了上述幾種的策略外,還要從學生的計算興趣、計算水平的差異性著手,全方面、多層次地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對學生也要定期進行激勵性評價,給予不同程度學生成功的體驗,從而保證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姬亞瓊.小學數學敎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9(20):166.
[2]楊兆霞.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J].學周刊,2019(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