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偉
摘 ?要:素材對于寫作而言,就像是布料對于服裝設計師,沒有布料就無法設計出美麗的服裝,同理,沒有素材就無法寫出優秀的作文。所以,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素材是基礎中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進行素材的積累,讓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素材中擇優挑選,精化寫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素材積累;策略研究
寫作素材的積累其實很簡單,因為到處都是素材,只要有進行素材積累的意識,素材庫就會源源不斷地擴充開。但同時,素材積累也并不簡單,因為到處都是素材,而學生不可能將所有的素材都積累起來,并且在積累時,不是簡單地將其寫下來即可,如何更好地將素材進行記錄,又如何更好地將積累的素材從筆記本上印刻進腦海中,都需要方式方法。而這些方式方法,需要教師引導著學生進行探索。因此,對于語文寫作教學中的素材積累而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種形式的積累。為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素材積累策略進行研究。
一、生活積累
生活素材的積累是素材積累重要部分。對于生活素材的積累,學生需要進行一定的選擇,不是生活中見到的所有事物都需要進行積累,也就是說,學生自己熟悉的內容,可以隨時信手拈來的內容是不需要積累的,學生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或者極難理解的內容也是不需要積累的,將這些內容積累起來,只會增加學生的積累負擔。而需要學生積累的生活素材包括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有所感觸的內容以及感到新鮮的內容,對于這樣的內容,學生很少會束之高閣,在寫作中應用的概率極大,因此是生活素材積累的重點,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這些進行積累。
例如,最近垃圾分類的話題引起了熱議,而很多學生也都對此具有很強的興趣。因此,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垃圾分類素材的積累。展開來說,垃圾分類屬于環境保護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引導學生將垃圾分類的內容寫在了環境保護素材分區下。同時,在對垃圾分類素材進行整理時,我提醒學生先從垃圾分類的基礎方面進行整理,逐漸擴展到其延伸方面。比如,基礎方面有垃圾的幾種具體分類,而延伸方面有智能分類垃圾桶等內容。通過這樣的整理和記錄,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會更加清晰,也便于學生在寫作中進行應用。
二、閱讀積累
閱讀素材的積累是素材積累的重要方面。在語文閱讀中,學生很容易見識到自己平時見識不到的事物,并且學生很容易從閱讀中獲得一定的感悟。將這些內容積累起來,都可以當作寫作素材來使用。因此,教師需要提升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的意識,同時教師還需要有效地擴展學生的閱讀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素材積累范圍。并且,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積累。換句話說,照搬照抄式的積累看似可以積累到很多內容,但其實積累效率較低,學生需要有選擇并簡明扼要地進行積累。
例如,在進行《觀潮》的教學時,我將閱讀素材的積累穿插在了教學之中。展開來說,在學生第一遍閱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將自己覺得寫得好的詞句圈劃出來。在進行閱讀內容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進行了詞句賞析,再一次加深學生對于美詞佳句的印象。在基礎的閱讀教學完成之后,我讓學生回過頭再看自己的圈劃出來的詞句,建議學生在細細品讀的基礎之上,將自己覺得會在作文中運用到的詞語寫下來,并思考一下那些寫得好的句子還可以怎么樣寫,換一個寫作的方式會怎么樣。通過這樣的閱讀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會得到豐富,對這些素材的應用力也會得到強化。
三、影視積累
影視積累是素材積累的有效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影視內容對他們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并且,學生對于影視內容的記憶一般都較為深刻,這也就是意味著,學生對來源于影視的素材會有較深的印象,這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素材記憶力,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影視內容進行積累,讓學生的寫作素材在影視觀賞中得到極大的豐富,同時也加深學生對于影視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多面提升。
例如,很多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而動畫片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前段時間,很多學生都去看了電影《哪吒》,而《哪吒》中有很多值得學生積累下來的素材。因此,我以《哪吒》為例,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進行影視素材積累。展開來說,在影視積累中,首先需要關注人物,其次是人物的性格以及事跡,第三是其他令自己感觸很深的地方。比如,對于《哪吒》這部影片,最重要的人物是哪吒和敖丙,而他們身上都有真誠、善良、奉獻的精神,比如,哪吒救小女孩,敖丙幫助哪吒一起渡天劫,等等。將這些積累起來,寫作素材會得到極大的豐富。
總而言之,素材積累不僅可以改善學生在寫作中“無話可說”的局面,還可以讓學生“說”得更加豐富、更富有內涵。為此,教師需要給學生設計多種素材積累策略,讓學生的寫作素材能夠越來越豐富,同時讓學生對素材的運用能夠越來越靈活,進而促進學生作文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雪花.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88.
[2]張靜.讓“素材之花”在習作中綻放——小學語文寫作素材積累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