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加忠
摘 要:鑒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學有了更高的教學要求,為了緊跟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應注重分層教學的教育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有效運用(尤其是對于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來說)。在此,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育的教學理念進行了簡單的分析,主要從“分層設計教學內容”“分小組進行互幫互助”“注重數學評價的分層”三方面給出了一些建議,以期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能夠有所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小組;評價
學生因為環境、成長經歷等不同,性格特點和知識能力基礎以及思維等也都千差萬別,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按照統一的教學標準進行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就導致了有的學生學起來很輕松,有的學生學起來很困難,無法全面照顧到所有的同學。而根據分層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師需要找出學生間的差異性,并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學習發展的空間。
一、分層設計教學內容
不同層次的學生適合的教學方法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想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取得一定的學習成果,就需要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基礎給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讓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以發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數學教學目標完全掌握,在此情況下,為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可以達到的目標,然后對教材的每個章節進行拆分和細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進行分層學習。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上冊中的“百分數”時,由于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基礎不同,教師可制訂不同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學有所得。針對學習能力不足的第三層次的學生,可以布置一般性任務,引導其學習基礎知識,如正確認識和書寫百分數的形式;針對學習能力中上的第二層次的學生,可以布置進階性數學任務,如會進行百分數的一些加減計算;而針對優秀學生,可以布置開放性任務,以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如要求其會用百分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不同程度的任務中,學生進行了積極參與、有效學習,最終提高了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分小組進行互幫互助
在分層教學法中還可以組織一定的小組合作。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強,而有的學生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練習才能理解。為了更好地使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數學教師可以在對學生分層的基礎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掌握能力快的學生幫助掌握能力慢的學生,如此一來學生互相幫助,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實現彼此間的共同進步。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中的“圓柱與圓錐”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提出合理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如圓柱與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兩者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是怎么得來的?為什么?針對這些問題,學生三四個人進行分組討論,甚至合作制作一定的模型,然后通過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層次低一些的學生負責記錄討論的過程或者提供制作材料,而中等生或者優秀學生可以負責總結結果等等。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不斷產生思維的碰撞,更好地了解了圓柱與圓錐的一些性質,這比教師單純的說教要好得多。如此不僅可以增進同學間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擴展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三、注重數學評價的分層
在數學評價環節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個體的生活實踐、性格特點評價學生。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標準,即對各層學生在數學中表現出的水平、情感與態度等綜合方面進行評價。有針對性的評價能夠使各層學生都獲得一種良好的情感體驗,激勵各層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要鼓勵相互競爭,嚴格要求;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要采取鼓勵性的評價,給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使其能夠勇于克服困難;而對于成績較差、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表揚性的教學評價方針,發現學生身上的亮點,給予肯定,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有成績進步退步的學生,對于成績退步的學生,教師要及時提醒鼓勵,在學生需要幫助時給予相應的幫助,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此外,教師可以將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使學生學會反思、總結與回顧。
總而言之,不管使用什么策略進行教學,其目的都是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學習的理念,能夠讓學生在分工合作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競爭力與凝聚力。廣大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以上途徑來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
參考文獻:
[1]王璽花.新課程理念下數學學科分層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43-44.
[2]張芳.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運用[J].名師在線,2019(3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