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波
摘 ?要:道德與法治這一名字的修改,可以看出教育部門對小學生們道德和法治思想培養的重視程度。所以學校也要加強對于學生們道德素養的培養,加強其法治觀念,以符合教育部門所提出的要求。教師在進行道德法制教育時,可以將其和生活相結合,在生活的情景中向同學傳授這一知識,可以保證他們更好地理解,樹立更好的意識和理念。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小學教學
引言: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基于同學們的生活而設立的,旨在為了培養出行為習慣較好、有充分的探究心理,并且熱愛生活的學生,它具有十分強的綜合性。大多數內容都是以生活中的問題作為出發點而設置的,通過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希望能引導學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法制觀念的人。因此,在教學中,要將教材和生活有效的融合,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一、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太過理論化
有許多教師往往太過于關注成績,在道德與法制課程講解時僅僅關注到教學目標,將所有的重點全部放在教材的知識上。雖然有時會列舉一些比較有趣的例子,但是其出現的頻率也十分低。同時,他們也沒有關注到學生的生活和實踐,導致同學們所學的知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效地結合生活來掌握這些知識。
(二)學生缺乏興趣
大部分學校的道德法制教師都沒有經過現代化的培訓,他們的教學過程大都是依據自己經驗來完成的。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以完成任務為目的,沒有做到和同學之間良好的溝通。這種教育方式會慢慢拉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其產生較深的隔閡,進而造成同學們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這對現代化的法治人才培養是十分不利的[1]。
(三)不能結合實踐
現階段,同學們的生活都十分的美滿,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的關愛。同時也因為對于他們的全方位保護,使得他們的防備心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十分的差,特別容易對人產生信賴。此外,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用來學習,所以對于社會發展的關注度比較低。因此在進行道德法制教學時,許多同學可能會認為,老師講述的一些案例是不真實的,從而不重視這一門課程所教授的內容。這樣也會導致他們無法將道德法制內容和實際生活結合。
二、理念的滲透
(一)選擇生活化素材
老師在備課以及展開具體的教學工作時,可以選擇一些十分生活化的素材,通過這些素材來吸引同學的興趣。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同學們能夠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教材所講的內容,從而掌握一定得道德法制知識。在當前的互聯網大環境下,教師可以十分容易地搜集到有關生活化的道德法制教學素材。在選擇素材時,一定要結合教材相關的內容來選擇,這樣才能夠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
以三年級《我家的好鄰居》一課為例,可以播放一些鄰居們之間互幫互助的視頻片段。問問同學們有沒有和領居家互相幫助的事情發生,大家見到鄰居的叔叔阿姨有沒有打招呼,要是去找鄰居家的小朋友玩要怎么說。在這些生活化十分強的素材中,可以讓同學們學會怎么和鄰里更好地相處。
(二)創建生活化情景
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在課堂中有效地將道德法制教材與生活教育相結合,通過老師巧妙的設計,來將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真實生活場景更加密切結合起來。通過這二者的結合,能夠讓同學了解更多的法制知識,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生活化的情景下,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所學內容和自己生活的密切關系。在這樣真實的感受之下,以使課程更加高效完成,以保證較高的教學質量[2]。
例如,在《班級生活有規則》這一課,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動畫片,班里的小朋友都打打鬧鬧不好好上課、亂扔垃圾等,然后過了一個月沒有人打掃,班里變得臭烘烘。然后在播放一段遵守規則的班級,一個月沒有打掃,班級依然是干凈如初。讓同學們通過這樣生活化的情景,感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做遵守紀律的小朋友。
(三)結合課外實踐活動
這門學科主要是為了培養同學們的一種法治理念和道德素養,幫助小學階段的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要想保證這一教學目的的完成,可以在教學中更多地開展一些有關道德、法制方面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在實際的綜合實踐過程中來進行學習,使所學的知識更加深刻,并且更容易規范他們的行為。
例如,在《我的環保小搭檔》一課結束之后,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比賽,首先比賽哪位同學掌握更多的環保知識。其次,進行環保發明比賽,讓同學們用一些可收回物,例如塑料品、廢紙等,和家長一起制作出一些漂亮的小擺件,可以放在教室的角落里作為裝飾。這樣的比賽,可以使環保理念深入每一位小朋友的心理,讓他們養成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
三、結束語
綜上,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道德法治觀念,幫助他們養成較好的道德素養,對于其今后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實際教學中,授課方式存在著多多少少的問題,不利于這一課程的講解,使得知識和實踐也不能結合起來。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老師應該創新其授課方式,創設更具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展開更多的課外活動,力求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崔亞利.《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式探索[J].中國教師,2019(1):108-109.
[2]陳芳.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品德少年――基于實踐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思考[J].教師,2018(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