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枝
摘 要:在初中階段的古詩詞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情境化教學是教師們在教學過程當中比較常用的一個教學手段。情境化教學要求老師和學生們利用氛圍渲染給自己創設一個情境化環境,給自己樹立一個情境觀念,聯系古詩詞當中的人物、環境描寫,通過教師采用一些適當的情境教學方法,對詩詞中的環境描寫、人物形象、生活背景等做出一個詳細解釋,并利用一些類似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完善情境教學,感受作者當時的所聽、所看、所感,體味作者在當時寫下這首詩詞所要表達的的心情,從而更為準確地把握詩詞的主旨,更詳細的分析詩詞的寫作特色。
關鍵詞:初中教學;古詩詞;情境教學
在初中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一定的場景,有助于幫助教師加快教學進度,也有利于學生更準確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闡述詩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情境教學過程當中,需要老師和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認真分析古詩詞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這樣在情境教學的過程當中,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對于情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需要在老師和學生對古詩詞有過一定的了解的情況下,創設情境,輔助教學;如果沒有準確把握作者的心理狀態,情境化教學則會誤導學生,不利于學生正確把握作者的情感。
一、氛圍渲染,創設詩詞環境
對于古詩詞課堂來講,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課堂氛圍的渲染是否到位。在初中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中,有許多意境極美的詩句,但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講,需要借助一些相應地教學手段幫助自身提高對于詩詞的理解。由此可見氛圍渲染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
例如,在學習王維的《使至塞上》時,開頭兩句“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道出了作者此行的目的和要到達的地點;頷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意境悠遠,借蓬草自喻,襯托己身飄零之感;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出大眾壯闊雄奇之景觀,令人心生感慨;尾聯“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作者虛寫戰爭取得勝利,表現自己對都護的由衷贊嘆。雖然每句教師都可以做到句句解釋在理,但對于學生而言,情境氛圍渲染不到位,是難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的。所以,如果學習這篇古詩之前,老師先介紹王維出使邊塞的背景原因,對作者當時的心境進行一定的介紹,再輔以一些能夠渲染氛圍的教學手段,之后再讓學生去分析這篇古詩,學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領悟到作者在遭受排擠之后所產生的孤獨寂寞之情,以及見到大漠雄渾景色,心境得以熏陶和升華,由此所產生的一種豁達的情懷了。
二、教師詳解,搭建詩詞環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課堂教學上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也逐漸普及,所以,對于古詩詞課堂的講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的方式,對于作者和詩詞進行更加詳細的解說,便于構建一個適合講述詩詞的課堂環境。
例如,在講述曹操的《龜雖壽》時,學生對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不能得到很好的體會。如果教師在教授這首詞之前,先利用多媒體放首《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帶動學生喚起激昂的心境,再來品味這首詞,就能夠很有效地理解在三國時期,曹操在面對天下群雄爭霸的大勢之時,心中的豪邁情感和無限的抱負,并對對曹操產生欽佩之心。
三、角色扮演,完善情境教學
在古詩詞課堂的場景構建中,角色扮演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講,要想更清晰的感受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就要將古詩詞的所描述的環境帶入到生活中來,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抽象的句子用直白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詩詞的句子內容不再抽象,更容易被人們所感知。
例如,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因此老師在講述這篇古詩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情景劇的方式,將花木蘭替父從軍演繹成一段故事。讓課堂更具觀賞性,也豐富了課堂的內容,渲染了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容易從情境劇中感受到,花木蘭替父從軍歸來后不愿再朝為官,只想歸家看雙親的優良品質。
四、走進生活,領悟詩詞意境
對于學生在情境化教學當中情感的感觸,最重要還是要提升學生自身的領悟能力。對于學生對細膩情感的把握,需要學生們多走進生活,培養自身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當中找到與詩詞當中有聯系的地方,發揮想象,讓學生與作者在心靈上能夠達到同頻。
例如,在賞析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該詩詞以極其簡單的字眼,運用了由遠及近的寫景手法,刻畫出了一幅“遠出游子孤獨寂寞,無限悲傷之情”,是古人借景抒情的真實寫照。在這首詩詞中,雖有濃濃的生活氣息,但卻字字珠璣,通俗而易懂,能夠將情感融入在生活細節之中,這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是需要學生真實的走進生活職中才能夠切實體會的。因此,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多加細心,學會觀察生活,體味生活,從而能夠更細膩的分析古詩詞中作者所要表達的細膩情感。
綜上所言,在古詩詞的場景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教師樹立起情景教學的觀念,通過渲染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環境,幫助學生體味作者情感,期間,通過教師詳細解釋詩詞作者的創作背景,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詩詞主旨的把握,在面對一些比較抽象的詞句時,可選擇通過多媒體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將抽象的語言具體化,更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
參考文獻
[1]徐劍梅. 初中語文古詩詞“情境化”教學策略研究[J].文教資料,2012(12):135.
[2]裴永偉. 初中古詩詞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6(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