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婭楠 劉俊峰 孫國芃 盧曉倩 杜玉超
摘 要:對于我國科技管理工作而言,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是兩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詞語,并且在管理工作中,國外一些國家的發展情況與國內具有很大差異,如果對存在的差異沒有給予必要的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完善,必然會會導致我國科技管理工作的準確性和嚴謹性遭到質疑。因此,本文針對國內外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的比較,展開詳細的分析,為我國科技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國內外;技術轉移;科技成果轉化;比較
引言:根據對國內外大量科技資料展開的研究發現,為了使國內和國外的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情況之間的差距有效縮小,對國內和國外的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在此過程中發現,國內和國外的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情況在一定意義上存在交集,但是變化規律方面、市場化程度方面、主體角色和主體范圍方面都存在加大的差別。
一、國內外技術轉移的對比
(一)國外技術轉移的特點
國外各個國家針對技術轉移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管理,將由政府出資扶持的科研成果具有的知識產權的歸屬進行明確,使科研人員具有的工作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導致各種類型的中介機構在這一環境中不斷出現,使得技術轉移活動的開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狀態,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創新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1]。
(二)國內技術轉移的特點
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內容而言,不僅涉及到科技成果從各高等院校等科技研究機構進入各企業以及附屬企業,從而在對應的企業以及附屬企業中進行產品化轉移的過程,還涉及到科技成果從企業的科技研究部門進入生產部門的過程。國際領域的技術轉移與國內領域的技術轉移具有的側重點相同,都是對技術以及對應的載體空間位置進行轉變,而對技術以及對應載體空間產生的質量突變并沒有加以考慮,也就是產品化的技術轉移可能不會發生。鑒于此,該種類型的技術轉移并沒有被包含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中。與此同時,從微觀角度來看,在技術轉移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技術以及對應的載體通過技術受體進行不斷的整理和結合,得到全新的技術類型。從主體領域出發,對于技術轉移而言,其具有的技術客體和技術主體既可以是企業的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還可以是具有獨立法人權利的某個團體,其中包括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科院機構、由政府出資建立的國家級實驗室等。從宏觀角度出發,國家也被包含在技術轉移的客體范圍內[2]。
二、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的對比
(一)國外科技成果轉化的特點
為了保證科技成果能夠以最快速度和最高的質量轉化成為社會生產力,各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對科技成果轉化投入的是大量的精力并給予了必要的重視。其中,例如日本、美國等政府相關部門無論本國社會發展處于何種狀態,都沒有放棄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投入力度。與此同時,美國早在1993年就已經成立了技術部門,在政府宏觀調控手段的控制下,對科技成果轉化給予必要的指導。美國政府已經決定在未來的幾年里,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投入大約九十億美元的資金,加快科技成果轉變成生產力的速度。除此之外,國外一些國家還對科技成果轉化對相關市場發展具有的巨大推動力產生關注,并采取的大量有效措施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具有的這一特點。比如,市場引導科研向應用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傾斜,市場競爭迫使企業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和加強市場爭奪,市場需求產生開發研究項目等[3]。
(二)國內科技成果轉化的特點
所謂的科技成果轉化,其實就是技術流向技術受體內部,并在其內部從微觀角度上發生產品化的技術轉移。從微觀角度來看,在技術轉移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技術以及對應的載體通過技術受體進行不斷的整理和結合,得到全新的技術類型,在此基礎上,對新得到的技術進行產業化、商品化、產品化的轉變,這一過程可以視作科技成果轉化。對于企業而言,內部科技成果具有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從研發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會發生變化,這一過程并不屬于技術轉移范疇,而是屬于科技成果轉化范疇。對于科技成果轉化而言,其供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其中包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扶持下建立的國家級實驗室,以及具有獨立研發能力的企業,這其中不包含一部分私人性質的團隊和自然人??萍汲晒D化的受體主要針對的是企業或者附屬于科研機構的企業,并不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由政府出資建立的國家級實驗室。技術轉移的手段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無償的還是有償的,都會以一種交易模式呈現。只是對于技術轉移中的無償手段而言,進行交易的并不是金錢,而是金錢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利益交換。技術成果轉化能夠將一個國家內部的科技研究成果進行再次分配和再次轉化的過程更充分、全面、詳細的呈現出來,將科技成果在一定的范圍內,展開實用化和專業化提升的過程。在空間位置上的科技成果轉化,只能做為一種手段和前提條件,最終的目的是有效實現時間序列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的不停變化以及具體的發展過程。如果沒有隨著時間的變化出現質的變化,而只有空間位置發生變化,則不屬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范疇[4]。
結束語:綜上所述,根據以上針對國內外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的比較,展開的深入分析,我們能夠清楚的知道,將國內和國外的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情況之間的差距進行明確的定義和界定,對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之間具有的區別明確了解,不但能夠促進我國科技管理理論研究工作的有效開展,還能保證我國科技管理實踐工作的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加大對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力度,為我國科技研究工作的整體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徐國興,賈中華.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比較及其政策含義[J].中國發展,2018,(10):45-49.
[2]劉志迎,趙曉丹.基于復雜性理論的科技成果轉化系統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5,(31)72-75.
[3]肖龍階,陳愛江.我國國防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7,(14):69-72.
[4]吳冰,徐昕.促進成果轉化中介機構發展的行政手段優化研究[J].價值工程,2019(2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