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從榮
摘 要:美術教育在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意志、品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具有生動形象,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和潛移默化等特點。寓教于樂,在美術教學中也能夠充分體現出來。本文從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意志、品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啟迪智慧,促進全面發展;美術創造的過程是一種融合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的綜合體現等方面,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美術教育課程。
關鍵詞:小學美術;愛國主義教育;啟迪智慧;美術創造
小學美術教育在小學教育中是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它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個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中對小學美術課程進行分析并針對對學生生理、心理等特點進行研究,從而對學生施行美育,確立主導教學模式與方法。
一、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意志、品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美術欣賞課中利用一幅幅優秀的中外美術作品,在老師優美、生動的語言形式和作品的時代背景下去體驗藝術的魅力。如在小學美術二年級第三冊欣賞課《金色的夢》:“一個小紅軍戰士,經過行軍打仗,疲勞極了,到了駐地躺在老鄉的玉米皮堆中睡著了。他緊緊地懷抱著小馬槍,如同今天孩子抱著洋娃娃或寵物。但那槍是革命戰士的武器,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結合多媒體、錄像等現代教育手段,敘述革命先烈經過長期的浴血奮戰,經歷無數的艱難困苦,才取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才有我們幸福的今天。這種入情入景,在美妙的音樂背景中把學生帶入一個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如課本上的一幅作品《艱苦歲月》,取材于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海南島部隊在革命低潮的一段史實,它通過一老一少的兩個戰士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念的形象,歌頌了革命戰士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通過欣賞使同學們能聯想到艱苦歲月時期的那些南征北戰,流血犧牲的烈士,對他們來說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也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山東青年畫家于長水創作的《中華百年祭》這一巨幅作品,它描敘的是一部民族屈辱史,有聲有色地把中國百年出現的屈辱展現在同學們面前,使我們深深記住中華民族的屈辱,激勵我們發奮學習。
二、啟迪智慧,促進全面發展。
1、通過觀察分析,可以讓學生加強對自然美的感受。
觀察分析是創作具有生命力作品的前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充分感受自然美,來逐漸提示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例如:在寫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對一樹、一葉、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的觀察,分析美在自然界存在的因素及美的形式規律在自然物體上的體現。對一棵樹,則從整體形態、枝葉疏密對比、枝干傾斜、長短、粗細、曲直變化;葉的集中、分散等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從中認識自然物體自身的存在美。
2、展開學生想象的翅膀,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童年,率真而富于幻想,孩子們常常畫心中所想、而并非所見,抓住這一獨特的發展時期,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突破傳統物象的模仿,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表現語言,如在上第二冊《美麗的魚群》這七課時,讓學生抓住熱帶魚的基本特征,充分發揮想象,創造性地對熱帶魚加以大膽的夸張或省略。有的學生通過變化熱帶魚的花紋、增加或減少魚的花紋;有的學生變化了魚身,變大或變小魚尾、眼、嘴;弧線變直線,直線變弧線,魚紋由各種顏色組成等;還有的同學對魚進行了整體變化,整個魚由點線面組成;使魚的形象更簡練、色彩更明朗,特征更明顯,從而加強了裝飾效果。
3、創造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表現能力的發展。
美術教育過程的實施,是培養具有創造個性的人才,創造力是高素質人才的主要特征。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在各年齡段的生理特點,以創造性教學為主,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愉快地進入到繪畫的游戲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繪畫表現能力的發展。如在創作畫教學中,為提高學生形象思維及創造思維能力,采取聽音樂,講故事,做游戲,參觀,游覽,對話等活動,讓他們自己去聽,去看,去感受,去想象,經過這樣的多次教學過程,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無形中得到了提高和發展。
三、美術創造的過程是一種融合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的綜合體現。
觀察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繪畫過程中,首先要對繪畫的對象進行仔細的觀察。如在進行寫生靜物時,要觀察靜物的外形變化,明暗關系和靜物前后位置的變化。如果不進行細致的觀察,你就不能在繪畫中把它一一地表現出來。在經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活動后,那么在他的記憶中就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用繪畫、語言、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形象記憶能力的培養過程。在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老師利用各種手段,比如夸張、變形等繪畫語言,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表達方式,利用手中的畫筆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通過長期的培養,就會形成自己獨有的繪畫和造型,創造出符合自己個性物征的美術作品。這一創造過程就是學生智力的開發過程。
人類智力的五大結構就是觀察力,想象力,創造思維力,記憶力和表達力,而美術教學在培養學生的這幾個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由此可見,學生美術素質的高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讓我們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對提高學生素質特有的功能,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為培養高素質人材做出我們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林惠榮.初探小學美術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J].藝術評鑒,2018,No.553(02):155-156+178.
[2]林惠榮.初探小學美術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J].藝術評鑒,2018,No.553(02):155-15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