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嬙 修珊珊 李曉彤
摘 要:當下全國大部分實現語文教材的統一化,通用部編版的新教材。但是由于地區教育水平的差異,對于課文的解讀,上課的模式以及課文的補充等問題都有非常大的不同。本文主要圍繞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以青海某縣民族小學為研究對象,看西部少數民族語文教學的發展事態,找出其發展和存在的優勢因素,取長補短,大力貫徹發展語文教育教學的新理念與找到相適應的實踐方法,這是所有問題的關鍵。同時,對當下語文教育提出幾點具體建議和看法,讓西部少數民族語文教育更具活力與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西部少數民族地區; 語文教育教學 ;傳統文化教育; 閱讀教育
(一)西部語文教育的現狀及基本特征
近年來,我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實現教育公平方面,國家在地區教育發展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努力實現和縮小地區差異,教育資源公平日益得到保障。政府非常重視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教育普及和教育設施的落實工作。整合教育資源,將分散在下面鄉鎮的學生集合到教育,生活條件好的縣城上學,這不僅利于學校,教師管理,學生可以使用最先進的教學設備,同時大的學習環境,更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促進地區教育發展,比如現在多媒體教室的普及,實現教學的信息化,便捷化。
當然,由于地區和民族之間的巨大差異,無論是在思想文化上,還是在具體的生活習慣上,都對語文教學有很大挑戰。首先,思想的統一與團結是每一個學生要上的第一堂課,因此,在西部偏遠的地區,熱愛祖國,民族團結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語文教育不僅教學生基本語言技能,更還含有愛國教育的任務,將這種情感教育融入課堂的微小細節中。其次,西部多少數民族,有自身語言系統,所以,普通話推廣是一項艱巨和重要的工作。因為語言不僅關系到交流是否順暢,還體現了民族的文化認同。而語文教學又是普通話學習的重要載體。最后,民族文化的學習與繼承。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有其自身的文化血液,但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形式,那便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并且繼承優良的傳統,更是每一個學生要明確的任務,同時也要繼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
(二)西部少數民族語文教學存在幾點問題
1.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
相對其他學科,語文課程雖在學校課程的安排量非常大,但是相對東部發達地區,語文的重視度不夠,因為學生的學習參與者不僅有學生,老師,更要有家長的參與。家長對學生語文學習不夠重視,雖相比前幾年,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學習,但是在方法和教育上還有很大缺漏。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接受教育這一途徑,實現身份的轉變,但是學習方法以及思想物質的支持還是不夠的。因為語文修養的提高是逐步的,日積月累的過程,而很多教師學生單純以分數為目的,但試題的難易程度,課外知識量涉及,閱讀量等隱形因素,也并非通過分數就可以真實的體現出來。由于西部地區發展相對落后,學校有不少留守兒童,家中多有爺爺奶奶照顧,因此僅僅是家庭作業,他們的布置和完成都面臨很大挑戰。同時家長對學生語文教育全部交給老師,但是由于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主觀的動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語文素養的提高更離不開課上,課下,學生,老師,家長的共同努力。
2.教師師資力量分布不均勻且相對薄弱
西部地區在經濟發達的市區和一般縣城相比,師資力量是懸殊的。由于市區經濟發達,生活條件相對一般縣城更方便,所以是一大部分教師的首選,而且相比較市區學生的基礎,一般縣城學生弱一些。同時課堂的節奏,上課的內容會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物質條件的差距,市區學生家長的素質以及課下的配合都相對更容易些。而在偏遠的縣城,鄉鎮,在師資力量上處于劣勢,現在有支持高學歷人才去偏遠地區支教,并且有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范大學培養的公費師范生,但是如何長久地留住人才,這是偏遠地區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西部地區教師的整體實力相比較東部地區還存在明顯的差距。當下各省為留住高校的人才,采取了一系列誘人的人才吸引政策,而西部地區需要更多有理想,有遠見的人才來到這里,為當地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與汗水。
3.語文教育理念的陳舊
由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語言問題是一大難題,而且由于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雙重影響,語文教學的目的,方法,理念存在一定滯后性。三維教學目標,最基本的聽說讀寫口語交際等技能,過分強調寫的能力,這幾項能力要求不全面協調,比如學校在課程中設置的讀書課,書法課,這些都是語文的延伸課,是有必要將這些課上好,讓學生真正理解除課本以外的知識。
同時,在偏遠縣城學校由于學生基礎問題,學生與教師的配合是不積極的,單向的,因此教師會直接選擇傳統的單一授課模式。而現在依然是教師直接滿堂灌的模式,一堂課大部分時間是教師講,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動和時間比較少。雖學生由于基礎和知識面視野的問題,現在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模式還需要一段距離。
4.語文課堂涉及傳統文化知識少
學生對古代傳統文化涉及少,只限于語文教材中出現的詩詞,而在課后的積累是極少的。如基本的唐詩三百首的積累量都是沒有的。這個問題也沒有引起教師,學生的重視。學生在掌握傳統文化的途徑上是匱乏的,在課下的閱讀量又少,因此這個問題需要教師,學生的加強。
(三)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育教學存在優勢
相比東部較發達的地區,西部地區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同時,受外界的干擾因素相對小一些。在地區教育水平,條件的差異下,西部地區在教育教學上的壓力相對小一點。
(四)建議與措施應對
1.提高語文教師文化素養與教學能力,提倡語文探究性學習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同時要保持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社會的發展。根據年級,適量引入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背誦優秀的古詩詞,學習名人名篇,了解課本以外的語文知識。不能只是文本大意,結構的簡單教學,墨守成規,枯燥無味地講解。教師要做到讓學生去傾聽,感悟,體味文章所特有的,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與意境。語文教材如何使用,這是教師現在最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不局限于文章的表層意思,以點帶面,將課外知識融進去,不僅會使課堂變得豐富,有趣,而且會讓學生視野開闊,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優秀或獨特的文學名篇來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這樣既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更可以鍛煉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語文教師要利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將知識全面有方法的傳授給學生。語文最基本的幾大模塊聽說讀寫是要全部兼顧的,而不少老師認為學習語文就是最簡單的認識生字,這種教學觀念是片面的。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各個部分能力的提高,這樣才會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以語文教材為載體,縱向,橫向的解讀都是有必要的。
總結:語文教學是一個看似容易卻很難真正把握的基礎學科,同時在西部少數民族的特殊地域下,又有許多新的問題,這需要逐步從樹立新教學觀念開始,嘗試新的,先進的上課模式,教學才會有本質的改變。同時,語文學習也是一個日積月累,不斷向外涉獵新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會學學習,會思考,勤動手,善觀察的良好品質,這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