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宗明
摘 ?要:化學是初中開設的一門課程,開設這門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但是由于化學是初三年級才開設的課程,學生在初三的學習時間非常緊張,復習任務十分繁重,想讓學生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吃透化學這門課程,并且還不耽誤別的課程的學習,就要合理地規劃學習內容。此外,還需要調動學生學習化學這門課程的興趣,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增強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小組成員之間團結合作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創新思維能力;合作精神
引言:
化學是一門較難理解的學科,而且也在中考中占據一定比例,如果學生想要考的好一點就應該將化學這門課程學好。化學課程主要以實驗為基礎,其他的是與實驗相關的知識。在化學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小組之間的團結合作必不可少,因此如何更好地開展關于初三化學的合作學習在教學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實現。
一、實現合作學習的主要意義
合作學習是一種集體性強、互動性高的學習方式,將學生每個人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從初三化學課程來看,實現合作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四個意義:第一,可以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初中階段是一個容易接受新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也很高。而且初中生活潑好動,如果讓學生相互溝通知識,這種互動式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小組活動中對交流性要求非常高,對實驗過程的交流有利于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擴大學生的思維廣度。第三,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化學實驗對動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有的化學實驗無法自己一個人完成,所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習完成效率和增強動手實踐能力。第四,培育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對化學實踐來說,只有團隊中的每個人相互團結才能讓實驗有效地進行。而且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可以增強學生自身的責任感,體會團結合作完成某件事后的成就感。
二、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措施
第一,科學合理地分組。一個班集體的人數差不多都是幾十個人,而合作學習需要老師將整個班集體分為一個個小的集體,如何合理地分組也是促進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1]。例如,在學習“空氣由什么組成的”這一節時,如果不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而進行分組分,很容易出現實驗事故。若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在做實驗時沒有注意到實驗中的關鍵點,從而導致實驗失敗,不僅沒有促進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有可能讓學生的信心備受打擊。所以,分組時需要老師將化學基礎好的同學和化學基礎差的學生放在一起,達到一個互補的效果。
第二,組織課堂知識比賽。初中生大部分好勝心比較強,所以將某一節教學課堂轉變為小組知識競賽,讓學生提前預習相關課程,要求每個人都需要作答才能開始計算分數,這樣才能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點。為了最后的勝利將小組成員團結在一起,不僅提高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力度,還可以讓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增強合作過程中團隊的整體魅力。在比賽結果出來后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團隊合作成功后的喜悅以及讓沒有取得勝利的學生汲取一定的教訓[2]。例如,在學習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義”時,分配小組在課堂上組織相關競賽,將分子、原子、質子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學生進行提問,規定學生不能翻書找,只能靠小組之間的隊員相互討論。這樣可以調動小組成員之間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本上知識點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第三,多樣化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如果老師每節課都舉行一次合作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也會失去新鮮感、產生厭煩心理。所以,想要不斷保持學生高漲的學習興趣就要進行多樣化的合作學習,不能只是刻板地討論。要進行多樣化的合作學習就要具備以下三點:第一,給予學生能獨立思考的空間,不能剛將問題說完下一秒就將答案告訴學生,那么這樣合作式的學習沒有什么意義。第二,結合實際的教學課程制定適合的學習方式。根據本節課堂需要講授的內容制定學習環節,不能要講授甲卻準備乙的內容[3]。例如,要學習水的化學反應和水的實驗過程,老師就不能讓學生討論關于碳和碳水化合物的相關知識,這是不合時宜的教學內容。
三、結束語
結合以上內容,可以看見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程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促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3]。多樣化的合作學習不僅讓學生不覺得化學是一門較難學習的學科,還會轉變學生對化學課程的主觀印象,激發學生挑戰學習化學的動力,保證學習實實在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馮蘭英. 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J]. 學周刊,2015(8):90-90.
[2]孫健飛. 初三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2014(27):164-165.
[3]張平平. 初三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J]. 好家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