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良
【摘 要】在學科素養發展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師一直致力于科學課堂、高效課堂構建的研究中,師生互動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開展符合新課標中以生為本的理念,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為數學科學課堂、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助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本文從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并且通過師生互動應遵循的原則分析,重點提出了師生互動的優化方法,旨在促進初中生數學學科素養的生成。
【關鍵詞】初中數學;師生互動;優化方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符合哲學依據、建構注意理論、交往教學論、交互主體性、多元智能理論、教育學理論,以師生互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數學知識與能力生成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時間與展示的空間,激活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其應用價值不言而喻。但是,師生互動模式在實際的課堂應用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師生互動的預期價值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嚴重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迫切需要廣大教師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
一、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提倡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互動活動中,以此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課堂。但是,通過對初中數學課堂的實際教學情況調查,我們發現師生互動存在以下三個主要問題。
其一,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即可,師生互動主動權完全由教師掌控,師生互動過于形式化,互動的價值并未真正體現。
其二,互動不當。教師不間斷的提問讓學生缺少了思考的空間,師生互動在機械提問與機械回答中變得意義不大,同時制約了學生數學思維與口頭表述數學性能力的提升。
其三,師生互動方式過于陳舊,缺乏數學思維的交流,從而出現低效、無效互動現象,降低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二、師生互動模式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一) 主動性原則
師生互動需要學生自覺自愿參與其中,并且能夠在師生互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建立民主師生關系、和諧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適宜的學習環境中通過主動參與獲取知識,是師生互動順利開展的基礎。
(二) 全面性原則
師生互動需要面前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師生互動中獲得發展的機會。因此在師生互動中需要教師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展分層教育模式,為每位學生提供評定的學習機會,關注全體學生的現有學習狀態與未來發展趨勢,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三) 創造性原則
過于單一化的師生互動模式很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活動組織中應具備創造性,以創新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動力,讓學生在創新的學習活動中獲得長足的發展。
(四) 科學性
師生互動需要建立在學生認知規律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學情與教學計劃,通過多方面考量,制定科學的、具備可操作性強的師生互動方案,以此促進師生互動效果的提升。
(五)互動性
“教”與“學”本身就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科學的師生互動方式應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始終,預設師生互動活動模式,教師與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到互動活動中,堅持并落實互動性原則,讓師生互動真正發生。
三、學科素養發展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優化方法
(一)培養問題意識,創造互動條件
提問是最為常見的師生互動方式,但是僅僅停留在“是”或“不是”的判斷性提問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一方面來源于教師的提問,另一方面來源于學生自己的發問,教師應挖掘問題本質,為學生留有問題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發問,以此培養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的積極性。如在“命題與逆命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舉出例子,讓學生在問題回答中了解命題與逆命題的含義,比如”公雞有兩條腿,那么我們能說有兩條腿的是公雞嗎?”,此時學生回答“不能”,教師接著舉例“王阿姨最近申請了一個QQ號是267562204,那么我們能否說QQ號267562204是王阿姨的?”,學生回答“能”,在學生了解當命題成立時,逆命題不一定全部成立,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接下來,教師提問“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同學們能舉出類似的生活例子嗎?”通過數學命題舉例的方式,引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并且促進學生從數學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讓師生互動變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 面向全體學生,創設互動氛圍
回答問題是一種能力,善于提問同樣是一種能力,發問是學生深度學習的必要條件,疑問能夠促進進步,因此在師生互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在求異思維中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比如在“小明要設計一幅圖案,這個圖案的長度與寬度分別是30cm、20cm,其中有兩條橫彩條、兩條豎彩條,彩條的寬度比為3∶2,問如何小明想要彩條所占面積是整幅圖案的1/4,彩條的寬度為多少合適?”的問題中,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此時你會發現學生會針對同一個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思路,一些同學并不贊同或不理解其他學生的解題思路,此時應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適當地提出一些具有啟發與引導性的問題,引領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實現思維的碰撞,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建立活躍的、批判性的數學思維,在質疑與解疑中促進師生之間的高效互動。
(三) 優化教學模式,豐富互動形式
師生互動的模式很多,教師要創新師生互動模式,尋求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發展的師生互動教學方法,以多樣化的師生互動模式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為數學課堂注入活動。如教師在提問環節中展示投影或板書,學生通過看書、講解回答問題,師生共同參與問題解決中,讓學生掌握一題多解的思路。如學生預習課本中的內容,記錄預習中的疑惑,在課堂中展示預習疑惑,教師篩選出共性問題,組織學生對共同問題進行探究,其中需要教師的適當參與,最終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探索的樂趣。又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引出問題假說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通過提問指南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探索,師生共同驗證假設。
(四) “教”與“學”的融合,保障高效互動
師生互動教學效果提升的核心在于“教”與“學”的融合。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了解學生需要什么,引導學生養成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具備課堂微觀結果的調整能力,以此促進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實現。如在因式分解的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兩個典型性的問題,與學生共同參與到典型性問題的驗證過程中,此時教師與學生是共同學習者的關系,教師可以在師生溝通交流中了解學生的數學思路歷程,明確哪里需要改進,給予學生適時的、適當的引導,讓師生互動在“教”與“學”的融合中得以升華。
三、結語
結合上文可知,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開展符合新課程理念,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應掌握師生互動的有效優化方法,以促進師生互動的科學、有效、有序進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曹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21):42~43.
[2]但威海.談如何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1):17~18.
[3]李文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民主化[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S2):69~72.
[4]夏潔.師生互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92~93.
[5]黃慧群.“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