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
【摘 要】核心素養是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高中的政治教學所貫徹的核心素養可以體現教育環境的總體特征,也能顯示它的專業特性。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要體現“立德樹人”的思想,從多個方向推動核心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提高思想境界,促進學生形成綜合性的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策略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的改革也日漸緊迫。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傳統的教學方式所產生的教學成果并不是特別明顯,教學力度也相對較低。所以,突破傳統教育方式的限制,是進行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推動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一、核心素養的基本含義
對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學進行相關的改革,首先就要理解核心素養最基礎的內涵。我們經常說的核心素養就是存在差異性的個體,在碰到一些繁瑣的事情時,可以利用學習到的各種能力、思維方式、以及思想觀念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還可以將核心素養拆開來解讀,“素養”也就是近似于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素質、修養,也可以理解為某一個體在后天發展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品質特性。它不是生來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努力而形成的,不同個體的自身修養會在社會生活中有所體現[1]。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是通過對核心素養進行的理解,進一步掌握需要與政治教學的內容相互聯系進行教學的方式,從而提高政治的教育標準。
二、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措施
(一) 拓寬學生的思維
傳統模式下的政治教學形式就是教師把書本上的知識拿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而學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接受。這種教學形式下的教學效率一定不是特別高,學生也無法對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們更要關注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擴展[2]。
例如,教師在《文化生活》這本書中講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這一節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本中的文字一字不落地讀給學生聽,學生沒有把自己的思維打開,對問題的思考也就無法深入,當需要對民族精神進行宣傳的時候,學生當然無法以全部的熱情來宣傳民族精神。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不能只是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生搬硬套,而要適當地舉一些案例,讓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對民族精神進行思考。教師在這之前一定要做好鋪墊工作,輔助學生建立起積極向上的民族觀念。在哲學的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展開自己的思維,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做一個整體性的總結。這種做法的主要目標就是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 關注學生的情感意識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政治教學改革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還要關注學生情感上的認識。所以高中的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所提供的實例就要更加具有多樣性,最好是帶有感情基調的,這樣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既能調動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還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生活與哲學》中“物質的變量是需要量的積累而形成的”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自身以及生活中的實例,想一想有沒有什么東西是需要量的積累才能完成的事情,當談到自身的情況時,學生的注意力都是非常集中的,而且學生對自己的情感認識也可以進一步引發思考。最后,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幾個學生提問題,并且給出相關提示,最終再選取一名學生進行最后的總結。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認識到他們在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只是為學生指引方向的引路人,這樣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才會越來越多,也會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化[3]。
(三)進一步深化知識內容,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高中的政治內容量大,知識面廣,知識點也相對復雜,在進行教學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只能對知識有一個最基礎的了解和掌握,還無法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所以在課程中,教師就要把知識剖析開來,把知識以課本、練習等多種形式展開,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得到加強。
總而言之,高中的核心素質需要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也是一個對知識不斷加深的有效學習的過程。在當前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要突破常規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和發展新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各項基本能力在核心素質的培養下不斷提高,進一步完成高中的政治教育的創新,使教學的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邱斌.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6(1):54~56.
[2]王紅.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