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蕾 楊翠
【摘? 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心理護理干預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方法: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2例宮頸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觀察組實施人文關懷+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宮頸癌患者實施人文關懷+心理護理干預,緩解了患者的不良心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人文關懷;宮頸癌;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161-01
臨床上,宮頸癌患者常出現尿頻、引導流血、便秘等癥狀,鑒于其發病位置比較特殊,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等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致使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并對患者的睡眠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對宮頸癌患者臨床治療中,必須要加強患者的人文關懷、心理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康復[1]。為對護理效果進行研究,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2例宮頸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2例宮頸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證實,知曉本次研究的詳情,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中。同時,將不配合研究者排除在外。
按患者入院順序,將72例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6例,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1.0±16.0)歲,最小病程0.4年,最長病程5年,平均病程(2.7±2.3)年。小學文化8例,初中文化12例,高中文化12例,高中以上4例;觀察組:36例,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69歲,平均年齡(52.0±17.0)歲,最小病程0.5年,最長病程5年,平均病程(2.75±2.25)年。小學文化7例,初中文化11例,高中文化12例,高中以上6例;經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結果呈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學術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醫院的常規模式實施護理,主要是引導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并在術中給予有效的配合,術后告知患者的相關注意事項。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聯合護理,內容:(1)心理護理:①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其熱情接待,并向患者詳細介紹醫院住院環境、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等;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進而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②護理人員耐心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患者患者的不良情緒,并在溝通的過程中,保持親切的態度、微笑等,使患者感受到溫暖;③對患者進行語言鼓勵,并結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等,對其進行有效的鼓勵,不斷提高其治療的自信心;④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內心裝填進行評估,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心理支持手段,全面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協助患者做好情緒調節。(2)人文關懷:①術前,指導患者進行科學、適當的運動,不斷提升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并在運動中,不斷緩解患者的焦慮和焦慮心情;②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通過握手、眼神等,給予親切的關心;術后,針對疼痛的患者,護理人員可撫摸患者的雙手,并給予親切的關心;③給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衛生、和諧、舒適的病房環境,并將病房內的溫度、濕度控制在最佳范圍,保持病房空氣流通,并保持干凈、整潔等,不斷提高患者的舒適性。同時,夜間將病房光線調整到最佳,并盡量放輕腳步,不斷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④鼓勵患者家屬對其進行陪伴,并給予一定的情感支持;⑤指導患者睡前用熱水進行泡腳,并利用溫毛巾擦洗臉部,使患者感受舒適。
1.3 觀察指標與判斷標準
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定,患者得分越高,表明其抑郁和焦慮程度越高。
采用QLO-C30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分,包括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每項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整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結果以t檢驗;以P<0.05為有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如下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項指標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生存質量評分對比
如下表2所示:觀察組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五項指標對比,差異均呈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宮頸癌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比較高,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上,主要是采用手術、放化療等形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常常產生多種負面情緒,進而影響患者的預后和治療效果[2]。
在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和人文關懷護理,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具體來說,在心理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多方面的心理支持,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并積極鼓勵患者樹立治療的自信心,進而使得患者以放松的心態配合治療。在人文關懷護理中,通過營造良好的病房修養環境,并指導患者進行科學運動、睡前利用熱水泡腳、利用溫毛巾擦洗臉皮,并鼓勵患者家屬對其進行陪伴,使得患者充分感受到來自于家庭、醫院的溫暖,進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積極配合治療[3]。
本次研究結果也充分表明:通過人文關懷聯合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在對宮頸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輔以人文關懷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可進一步緩解患者不良心態,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培利,王玲玲,張月.人文關懷聯合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的影響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1):85.
[2]??? 劉筱萍.宮頸癌患者護理中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 (08):51.
[3]??? 趙小萍.探討心理護理及人文關懷在婦科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名醫,2018 (0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