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時宇
摘 要:在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數學在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逐漸的滲透。同時在將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作為基礎的信息社會,需要針對傳統的中學數學教育進一步地改革,確保其可以和社會發展、科學進步的要求相適應。總的來說,中學數學課程將會更加強調課程的創新性,更加強調學生實踐、創新水平的培養。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數學;探究課堂
數學課題學習的實施能夠一定程度上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習信心,有助于學生的系統發展。眾所周知,興趣一直是學生的學習源泉,試想一下,若是研究問題充滿現實性,學生有過實踐經歷,可以知道數學就是一個被發現、創造的過程。一旦喜歡,學生就會主動學習,針對不懂的問題就會查資料、請教別人,主動去調查、研究、總結。
一、構建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
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構建一個合理科學的情境能夠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設計數學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和初中學生的實際年齡、生活經驗、心理特征有機結合,以期構建一個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合作的教學情境。比如在對《數據的收集與處理》這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地創設一個合理的情景,導入下文,教師安排學生對自己每個星期干家務活的時間的平均數、眾數、中位數進行計算。這時一部分學生就會質疑:這么多的數據需要統計那是不是要很長時間呢?教師需要回答:“同學們思考一下,是不是還有其他路徑可以處理你們這個問題呢?”然后安排學生們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每一個小組8個人,同時快速挖掘到處理問題的辦法:每一個小組的1-2號學生將本組成員每周干家務活的時間進行統計,其他六位學生對其他六個小組學生的數據進行相應的統計。每個合作小組需要彼此配合,3min后完成數據的統計,進一步強化統計效率。在這樣的活動安排下,不僅僅可以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也將群體的積極功能充分地發揮了,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真正地體會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1]。
2.在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一般會引發不配合合作的現象。比如一些學生就會說,若是其他小組組員知道了解題的技巧,別的組就會超過本組。教師需要在這個時候改變學生的錯誤想法,強化學生和同學合作學習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單純地依靠簡單的說理,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進行點撥,確保學生可以親身體會到合作成功的愉悅感。比如在針對《日歷中的方程》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各收集一張年月不同的日歷。接著教師適時地進行提問:安排學生對手中日歷進行觀察,依據套色方框的具體要求思考圈出的9個數字以及該方框正中間的數的關系;在觀察整個日歷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時學生需要立即拿起手中的日歷進行觀察,在短時間后學生會說出自己發現的規律,逐漸進行合作交流。這個時候一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反應較慢,即使沒有說出規律,然而在其他組員的幫助下,也會挖掘出蘊含的規律。在完成討論后,小組也相應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生們臉上露出成功的喜悅。若是一部分小組成員由于不積極交流,最終未按時實現學習任務,這時教師需要趁機點撥,對小組合作的好處進行總結,確保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優勢。
3.在活動中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組活動中,教師需要安排學生科學地分工,在動手實踐、彼此協作的基礎上,一道實現學習任務。在此情況下學生間彼此學習,互相欣賞,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體會到集體的力量,最終收獲學習的自信心,強化合作意識[2]。
二、合作小組的激勵機制
基于組內組間的相互競爭的目的,完善一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十分的關鍵。在教室可以適當地保留一角來當作組間競爭的展示臺。安排組長帶每個組員對本組的宣言、組規進行一同商量制定。每節課需要組員通過自己的語言來對問題的理解進行表達,在不出現原則性錯誤的基礎上加1分,完全準確加2分。在這樣的基礎上,讓每一個學生均可以完全地融入至本組的活動中,所以學生均可以加1分。每一個組長基于組員的實際課堂表現針對“小組激勵評分表”進行統計填寫,安排小組成員每天最終的總分一般是個人表現分數再加上小組獎勵的分數。在每一個周五的下午的課外活動中,數學課代表統一每人的總分,每周換一次,同時相應地保留記錄。教師每周對每組分數排名第一的學生進行適當的獎勵,而每組排名末尾的學生向同班同學展示才藝。同時針對成績前的兩個小組提供團體獎勵。每月實施一次綜合評比,對優秀小組和組員進行獎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和教學實際相結合,進一步更新學習教學觀念,以期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和本班學生相適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一步增加小組合作學習的合理性,在課堂教學中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良高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進一步增強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培養指引了學生的習慣、意志、觀念、價值取向等助于學生的系統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光升,建立“活動、合作、反思”的學習方式 塑造生命靈動的課堂——“小組合作分享式”學習探究[J]. 基礎教育,2017(12):22-24.
[2] 周進軍,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J]. 教育科學研究,2016(7):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