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摘? ?要: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與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但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病蟲害的發生,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會受到影響。一直以來通過采用一些技術手段可以有效地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預測預報,從而達到提升防治效果、降低用藥成本、提供病蟲預警等作用。隨著近些年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技術在實際水稻生產過程中得到應用,對水稻生產帶來了新變化,提出了新要求,水稻病蟲害預測預報也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就此展開簡單探討。
關鍵詞:水稻生產;病蟲害;預測預報;現狀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3-0128-01? ? ? ?中圖分類號: S435.11? ? ? ?文獻標志碼: B
1? ?當前水稻生產現狀
1.1? ?水稻生產機械化程度逐漸提升
農村勞動力資源緊缺,老齡化加劇,散戶種植水稻的情況越來越少,促使土地流轉不斷發展,使村民手中的土地被一些種糧大戶集中起來,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從而推動了機械化的進程。目前機械插秧、機械收割已經非常常見。在田間管理方面,機械化的施藥方式,比如無人機噴施農藥也越來越被接受和使用[1]。
1.2? ?水稻生產質量要求日益提高
目前水稻生產對稻米品質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因育種技術的提升、雜交水稻的推廣等,使水稻產量保持穩定,所以人們更多重視水稻新品種的繁育。在產量保證的基礎上,選擇口感上乘的品種進行種植,并且提倡農藥減量、化肥減量和綠色生產[2]。
2? ?水稻病蟲害預測預報的現狀
2.1? ?水稻病蟲害預測預報發展優勢
就嵊州市而言,有6個水稻病蟲測報點,每點配備太陽能蟲情測報燈,已經不是傳統的黑光,不需人工開關燈,也不需要每天拿蟲。每年投入測報經費20多萬元,經費與之前相比有大幅增加。在病蟲預報方面,除了紙質預報外,還增加了電視推送、微信分享等新傳媒方式。每年為測報員開展測報知識更新培訓,為病蟲預測預報帶去新知識、新技能[3]。
2.2? ?水稻病蟲害預測預報發展問題
2.2.1? ?測報隊伍單薄,人員老齡化嚴重,儲備力量不足
就嵊州市而言,近幾年機構改革,測報人員變動較大,專業人員逐漸減少,鄉鎮一級基本不再搞測報。正規在編在崗人員僅有3人,基層測報一線人員不足10人,40歲以下人員僅占30%。測報工作大部分工作在田間,幾乎每天都要下田,高學歷專業人才不愿意到基層植保部門搞測報工作,即使是工作后也不安心,不時考到福利待遇更好的單位。同時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工作專業性很強,是預測學、未來學、生物學、農學的交叉學科,新人上手基本需要5年的摸索實踐期才能完全勝任。老一輩的測報員退休,新一輩又無法及時接上,造成惡性循環[4]。
2.2.2? ?測報工具及方法需要更新提升
曾經的病蟲測報堪比氣象預報,顯然經過時代的變遷,但氣象預報自動化方面的技術更新水平明顯要比病蟲測報高很多。雖然也出現了智能蟲情測報燈、智能性誘蟲情測報系統等智能化的產品,但水稻病蟲測報田間調查最基礎的數據采集靠的依然還是一根竹竿、一只瓷盆、一雙眼睛和一支筆(縱卷葉螟趕蛾一直用竹竿調查,稻飛虱一直用白瓷盤進行調查,仍然是人工眼睛觀察手動記錄)。水稻的收割許多都采用了機械化操作,而二化螟的基數調查還需人工的取樣逐一剝查。很多種病蟲害發生程度、發生期標準、防治標準等測報數據體系依然沿用很早之前的數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數據已經無法作為現在的依據,有待重新修訂[5]。
2.3? ?水稻病蟲害預測預報發展對策與建議
2.3.1? ?加強隊伍建設
水稻病蟲測報隊伍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測報結果的好壞,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技術、能吃苦的隊伍至關重要。首先要增加測報人員數量,包括專職測報員、兼職測報員和農民測報員,形成市站統籌、鄉鎮補充、村里落實的測報體系,明確測報員職能。其次提高測報人員政治和生活待遇,田間一線測報員工作環境艱苦、調查時間長,需要系統性的調查,對于后勤保障方面要求較高。與此同時,提高待遇可以提高主觀能動性,減少人才跳槽現象。最后要抓好測報隊伍專業技術培訓,及時培訓測報新知識新技能,保證隊伍知識技能的先進性[6]。
2.3.2? ?加快推進測報智能化現代化
打造“互聯網+”模式,加快測報工具測報方法的現代化智能化,加快機器化工作,逐步減輕一線測報工作量。目前浙江省范圍內在開展智能蟲情測報燈、性誘智能蟲情測報系統、移動端田間數據采集系統的試驗,有望完成后進行推廣應用。此外可以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設立專門的測報相關的創業創新項目,激發測報活力。同時也可以打造線上測報服務平臺,整合全國的測報專業力量,解答一些測報工作開展中的專業問題,加強溝通交流、取長補短、因地制宜[7-8]。
3? ?總結
通過對水稻生產現狀以及病蟲害預測預報現狀進行研究發現,水稻生產越來越向機械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人們對稻米的質量和口感要求也在進一步提高。水稻病蟲測報與水稻生產關系緊密,在提升我國糧食生產安全和提升稻米品質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針對現階段水稻病蟲測報存在的問題開展積極有效的應對方法,是未來測報工作的重點內容。通過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測報體系的構建、相關方面待遇提升以及測報信息化智能化的研究與推廣,相信水稻病蟲預測預報工作將會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 1 ] 張超.嵌入式水稻病蟲害圖像采集與診斷系統的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7.
[ 2 ] 齊超.精準病蟲測報? 提高植保效率[J].吉林農業,2016 (1):93.
[ 3 ] 高吉良.浙江省植保“最后一公里”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2):1968-1969,1973.
[ 4 ] 王常平,向邦豪,劉海明.湘西州病蟲測報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7):155-156.
[ 5 ] 汪靜,張緒科.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工作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2):139,142.
[ 6 ] 呂國強,趙文新,王建敏,等.河南省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工作現狀調查及對策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2009,29 (11):36-39.
[ 7 ] 龔小香,劉景霞.水稻病蟲害預測預報方法簡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14):95.
[ 8 ] 朱紅艷,徐華平,欒紅俊.水稻栽培與病蟲害防治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20):110.
(收稿日期:201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