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依據聯通主義理論提出了大學英語微課程的建設,詳細闡述了微課程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建設流程,豐富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也契合了年輕學習者的喜好。
【關鍵詞】 聯通主義;微課程;大學英語;建設流程
【作者簡介】王靜(1977.11-),女,漢族,山東沂蒙山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話語分析。
【基金項目】本文是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聯通主義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優化研究——以微課為基本元素課程體系建設》(編號173183)成果。
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微博、微信、微淘等新事物應運而生,我們也不知不覺中迎來了“微”時代。同時,“微課”,一種以網絡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走進了大學英語課堂,而這種側重于課堂教學的數字化、有聲化,碎片化教學模式越來越深受年輕學習者的歡迎。
一、理論基礎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為聯通主義(Connectivism)學習理論,而此理論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語言學家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該理論以連接為核心展開,即將認知內容,方法和創新等要素聯系起來,形成學習網絡。他還指出,學習者實際有效的學習時間普遍較短,很難將注意力保持很長時間。而微課程就是將學習者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重點片段化,微型化。因此聯通主義對于指導微課程的實踐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現狀
1.微課的起源和發展。微課程最早起源于美國教授McGrew的60秒課程,其核心理念是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緊密結合,從而有種“聚焦學習”的體驗。而在中國,2010年,李玉平老師對課堂小現象、小問題、小策略等教學因素進行歸納總結,最終將其成果通過PPT呈現出來,學者對其定義為“微課”。微課程多是針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某個學科知識點而設計的情景化學習資源。
2.微課的特點。與傳統課程相比,微課程特點顯著。第一,教學內容精練化。微課程主要是針對某一知識點的細致講授,重點突出。第二,課程選擇多樣性。教師既能夠根據教學需要錄制相關視頻;學生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第三,學習方式靈活化。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課的學習越來越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微課程視頻播放次數,反復學習無法理解的知識點,在線上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保證學習效果。
三、大學英語微課程教學模式建設
近幾年來,互聯網的發展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微課程的出現更是給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增添了亮點.
1.大學英語微課程建設的基本原則。大學英語微課程的構建應遵循基本原則:首先,實效性原則。以交際運用為核心,解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模塊性原則。以主題為核心,圍繞具有代表性的主體組織模塊化內容建立知識點間的有效聯系和遷移運用。第三,簡潔性原則。微課程的課程結構及界面應盡量簡潔醒目。第四,生動性原則。強調內容的趣味性、情景性和呈現形式的多樣性。
2.大學英語微課程建設的流程。大學英語微課程的開發建設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在開發建設時,必須將設計,建設,應用和評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微課程建設對大學英語的意義。微課程的出現豐富了大學英語的學習資源,彌補了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時間短、傳授知識量有限不足,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有益的補充。而且微課程的出現也對大學英語老師的教學方式產生巨大的變革,要求教師在掌握傳統課堂的授課技巧基礎上也要與時俱進熟練運用當代的信息媒體技術。
四、結語
當今,微課程的出現正迎合了學生們學習的習慣。聯通主義理論框架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也更好的培養了英語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們英語學習的效果。因此微課程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具有更大的潛力。
參考文獻:
[1]李晶.聯通主義理論框架下微課的網絡課程建設模式研究-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J].黑龍江科技,2018:30-31.
[2]楊昊,鄧昕.依據聯通主義設計的大學英語微課程[J].科技文匯, 20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