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
摘 要:教師的職責是教。教什么?教知識、教學習方法,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生學習的習慣。“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認為這正是教學的本質所在。在不斷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宏觀到素質教育的原則,微觀到課堂教學的要求,其實就是培養學生養成會學習主動學習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知識的基礎,有好的學習方法更加能事半功倍。可以這樣說,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不但是學生成功獲取知識的金鑰匙,而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許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兒童的習慣養成和興趣的培養當作教育的首要要素,我們數學老師,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習慣。那么,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呢? 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行,談談我粗淺的所思。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習興趣;學習習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必須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準備從“興趣、習慣”這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激情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決定了數學是各學科中教學、學習難度較高的一門學科。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最成功的方面必定是他們最感興趣,最熱愛的東西,當一個學生對某一學科有了濃厚的興趣,產生正向的心理動因,他心理內質就會萌生學習驅動力,從而獲得自我心理預期達到的目的和效果,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誘導學生學數學的心理層面而發生思維推理的正遷移,并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在教學中對提高教學效率尤為重要。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會給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會給學生帶來學數學時心理求知的厚動力。
1、營造師生間良好的情感氛圍
我認為要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就要讓你的學生對你這位老師有第一好感,學生要從心理上認同你。學生只有喜歡這位老師,才會喜歡你所教的這門學科——數學,并逐漸對它產生興趣。我注重課堂上營造活躍、民主激勵的氣氛。在講解數學問題時允許別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的不同解法并讓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出來。如果學生的方法較好,則一定要給予充分肯定,并加以表揚和鼓勵。課后多進行師生交流,增進師生間的信任度。在布置作業時我一般會把布置這些作業的理由講給學生聽,征詢他們的意見。作業的格式、要求從不強加給學生,而是建立在師生之間商量、理解、自愿的基礎上的。比如我要求學生在作業中,做填空題,選擇題時一定要寫出思維過程;做判斷題時一定寫出理由。應用題先勾畫單位“1”,寫出數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2、呵護學生體驗中的愉悅經歷
我在數學教學中,十分注意給每個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表現與成功的機會。我上課要求學生必須全部舉手回答問題。告訴學生我專門抽不舉手的,只要你舉手了,不管回答正確與否都會得到表揚鼓勵;而不舉手的,回不回答正不正確都要受到批評。所以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非常積極,并且我總是抽不同的學生回答問題。由淺顯的問題入手,摸索學生心理底限,增加數學分析的條條通道,引導學生對問題作出正確的解答。學生經過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或創造性的思維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績,并為獲取的成功漸進式地感到高興和驕傲。即使學生偶爾回答還不夠準確,解答還不完善,我也不會有絲毫的責備,而是去發現他們的一絲絲亮點,鼓勵他們,解除他們心中的緊張感。對他們講:"沒關系,知道多少,就講多少"并給予適應的表揚,盡量使差生重新參與到課堂中來和教師的思維發生共鳴,使師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讓每一個孩子感受到參與和成功的喜悅。最終讓學生明白只要積極參與多動腦思考就有希望,就能成功。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和習慣
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并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利于提高自學能力,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今后乃至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可磨 滅的影響。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盡到的重要責任。我在教學中主要培養以下數學學習習慣:
1、課前主動預習習慣
在課后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與培養預習習慣結合起來,在每次新授課之前,把預習看書作為課后練習布置給學生,并提出適應任教班級學生能力水平的預習要求,指導一定的看書方法,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剛開始,預習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細一些,可采用填空式,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步采用可以采用帶著老師所給的問題去預習。
2、課中專心傾聽習慣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們驚喜的發現,學生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課堂變得活躍了,學生都敢于提問,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我們卻常常看到這樣的鏡頭:當一個學生的發言還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的舉起了手,大聲嚷嚷:“老師,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的嘆氣起來,垂頭喪氣,根本顧不了聽講;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旁若無人的干著自己的事……凡此種種,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來,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和品質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無不強調“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躍的數學課堂里,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因此,在教學中要明確目標,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并在教學中仔細觀察,及時對認真聽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加以強化,而對于不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給與糾正,必要時還給與適當的懲罰。這樣,學生學會了傾聽,學習也主動了。
3、課后讀書整理習慣
課后讀書,其實就是對剛學過的知識內容及時進行復習。課后讀書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進思維的發展,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知 識,達到系統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每次新課上完,我都會回到課本,讓學生在書上勾畫重點,把書本上的解答過程改為學生喜歡的、簡單有效的過程,方便學生課后讀書。
總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非常多的,但往往是在教學的細微末節之中,容易被忽視。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教師不僅要細心發現學生的不良習慣,而且要耐心培養。只要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均可以進行培養。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嚴格要求,示范誘導,反復訓練,才能取得預想的結果。
這些只是我自己平時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初步的探索,謹此拋磚引玉,共商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