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摘 要:音樂課程作為小學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在培養與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小學音樂教學情況不理想,無法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本文對小學音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給出優化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學現狀 優化措施
小學階段通過音樂課程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小學生正處于快速成長階段,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關鍵期,尤其是當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但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并聯系教學實踐給出針對性解決措施,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一、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現狀
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現狀之一就是學生缺少學習音樂的興趣,轉變傳統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小學生思維活躍且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如果可以發揮音樂課程的作用。
培養與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提升,夯實學生后期學習的基礎。同時,小學音樂課程作用顯著,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單一且興趣不足,加上學校重視度不足,使得大部分小學學生缺少音樂學習的興趣,不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
二、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主要問題
1.學校不重視音樂教學
傳統教學中教師重視傳授知識,并不重視培養學生能力,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小學音樂課堂上實踐訓練占有較大比例,但實際并不是這樣。教師自身不重視音樂課程,不重視培養學生音樂技能,鍛煉學生掌握音樂技能的能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音樂課堂趣味性問題
音樂教學中要求學生深刻理解音樂知識,分析生活現象中的音樂現象。小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給學生傳授一些解題技巧與方法,造成學生學習興趣度不足,無法將前后知識點聯系起來。主要原因在于理論知識過于復雜,造成課堂教學效率偏低,影響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
3.小學生自身學習因素
可以說每個學生自學習開始便接觸音樂課程,很多教師與學生都覺得音樂是一門簡單的課程,我們就處于音樂學習的環境中。這就使得一些師生雖然明白音樂課程的重要性,但與其他課程相比重視度明顯不足,這也是造成課堂高耗低效的原因。
三、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措施
1.重視小學生的聽覺訓練
耳朵是學生捕捉節奏和音感的重要器官。同時也是小學生最為敏感的區域,因此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聽覺潛能,從而提高學生對節奏和音準的把握。許多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由于聽力不夠敏感,容易將不同的音調唱出一個效果,對于高音低音、長音和短音的把握力度不足,嚴重影響了對整個歌曲的發揮。針對這種問題,小學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重視合唱的理念,具體可以通過比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確合唱與獨唱的區別,加強學生對歌詞和音準的記憶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改善合唱的表演效果。
2.多加練習培養學生樂感
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師重視要以唱為整體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聽不夠重視。大部分的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只是單純的讓學生用耳朵進行聆聽,學生用心體會的時刻較少,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及時地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嚴重影響到了學生合唱的效果。對于學生的音感培養,不僅要重視合唱組織,同時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獨唱表演,并鼓勵學生在人少的地方將歌曲哼出來,一旦遇到相關問題,應該及時請教他人和教師。
比如在學習小燕子一課時,可以利用謎語開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可以模擬燕子的形態,進行輔助音樂教育,讓學生在模仿中體會音樂的節奏。另外,對于音樂的教育還應該適時貫穿一定的道理講授,可以在學習中讓孩子明白燕子的勤勞,并給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從而實現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3.借助音樂活動開展教學
民族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好處體現在多個方面,尤其體現在人文知識方面。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民族音樂作為藝術的體現更加突出這一點。對于民族音樂來說,要想真正了解到作品的內涵,就必須對作品所涉及的各個方面都有了解,在這個過程中無形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方面。教師在民族音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同時也應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因此教師可以組織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例如,可以組織讓有特長的學生表演樂器,讓其他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同時可以組織民族音樂知識競賽,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加了解民族音樂的相關知識。再如:在講授《梁山伯與祝英臺》一課時,教師可播放凄美婉轉的音樂為學生講述音樂故事背景,也可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來加強學生對故事的了解,將學生帶入到故事中,教師也可讓學生表演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小組內對人物分配,班級內選出表現力最好的一組,進行獎勵。讓學生在表演的同時,也能了解音樂故事。
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音樂教學現狀不理想,要分析課堂教學問題形成的原因,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落實音樂課程標準,發揮音樂教學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的作用。希望借助本文論述,可以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