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由四大要素構成,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本文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Module5 Unit14 Lesson 3 Nine to Five一課為例,闡述了筆者根據新課標改進教學設計的過程,探究了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中學英語 核心素養 閱讀教學
引言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由四大要素構成,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育部,2018)。四大要素彼此滲透、水乳交融,既是英語學科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也是高中英語教育成效和學生英語學業質量的評價標準。
一、英語閱讀教學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關系
在整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所發揮的作用是最大的,是實現課程多元目標的最有效的途徑。所以,閱讀教學的目標定位應當是:獲取文本信息,培養閱讀技能,學習語言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拓展文化視野,培養思想品格,提升人文素養,形成自我創新意識等。
本文以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校與一線教師合作進行的課例改進項目的個案為例,呈現一線教師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依據進行課例的持續改進、探索和創新。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改進閱讀教學的課例分析
本節閱讀課時長45分鐘,教學材料為北師大版《英語》必修5第14單元的閱讀文本Nine to Five。
1.文本解讀
課文Nine to Five是一篇說明文,全文484個詞(含標題),5個自然段,按照時間順序展開,介紹了王君燕從學生成長為一名成功的記者、主持人,母親在其成長過程中影響甚多。學生可以通過對本文的學習,體會王君燕成功的來之不易。文章標題一目了然,主題鮮明,脈絡清晰。
2.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市級示范高中的高二學生,學生有一定的詞匯基礎,能夠熟練運用預測、略讀、跳讀等閱讀方法,理解文章基本的信息,但在分析文章結構,理清段落間邏輯關系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敢于開口表達意見。
3.改進前的教學設計
(1)課文熱身,激發興趣
教師讓學生看幻燈片上成功人士的照片,然后回答以下問題:1. Can you list some successful persons you admire? 2. What do they do and why do you admire this person? 3. How to succeed in our careers? 學生通過看照片,分享對成功人士的認識,激發學生思考如何取得成功。
(2)概括大意,整合信息
教師讓學生瀏覽全文,讓學生總結段落大意,并按照時間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個部分。本環節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線,初步整合文章信息。
(3)深層閱讀,推斷信息
教師提出以下問題:1. 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Wang Junyan believe made her a success?
What did Wang Junyan do with her mother that taught her to be curious? 3. What made Wang Junyan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 journalist? 4. What does Wang Junyan like most about being a reporter? 通過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了解文章細節信息,以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
(4)角色扮演,鞏固閱讀
在該環節中,授課教師設置的活動為:王君燕召開記者招待會,請四人為一組,一人扮演王君燕,另外三人扮演記者對其提問。教師可以先行準備兩三個問題,供學生參考。1. How to interview people without fear? 2. How come you have such a good grasp of being a reporter? 本環節旨在鞏固課文知識,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記憶,提高英語表達能力,鍛煉學生膽量。
4.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
(1)主題不突出。碎片化的學習內容無法讓不同信息之間建立關聯并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建立一個新的知識結構(王薔,2017)。
(2)課后環節流于形式。無法實現內容、語言與思維的融合。
5.針對以上問題,授課教師給出了以下兩條具:
(1)文本屬于記敘類文體的語篇結構,授課教師從who、when、what三個角度深入分析文本,探究作者寫作意圖,以及該文本的結構及語言如何實現其寫作意圖。
(2)引導學生提取相關信息,通過時間軸的形式闡釋王君燕的成長歷程,幫助學生深層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內涵,發表自己對于成功的看法,培養文化意識。
6.改進后的教學計劃
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新課標》(教育部,2018)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明確的理論指導和具體的實踐要求。根據教學計劃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筆者再次梳理文本,重新設計了教學流程。
(1)預測熱身,激發興趣
教師通過幻燈片展示王君燕手持話筒發言的照片、一個寫有success的箭頭和標題Nine to Five的圖片,學生由此猜測王君燕的身份以及文章主要內容。導入的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2)瀏覽全文,了解大意
教師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瀏覽全文,并要求學生讀后對先前的預測做出判斷。快速閱讀結束后,學生核對了自己的預測。
(3)精細閱讀,構思導圖
第一遍閱讀之后,教師組織課堂獨立閱讀,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并完成王君燕人生經歷坐標軸。
Wangs media career
won an award
As a child after that Time
(王君燕的人生經歷坐標軸)
(4)深層探究,挖掘內涵
在王君燕的人生經歷劃分后,教師要求學生分階段進行閱讀。第一階段是從孩童時期到大學畢業之前,學生要努力提取王君燕的哪些經歷對未來的職業有影響,比如談到她母親對其的影響;第二階段是從她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記者到報道獲獎,成長的心路歷程。教師可以問學生們一個問題: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 journalist?第三階段是王君燕對記者這份工作的感悟。
(5)角色扮演,活學活用
在該環節中,授課教師設置的活動為:王君燕召開記者招待會,請四人為一組,一人扮演王君燕,另外三人扮演記者對其提問。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有用的詞匯,如committed,hard-working,diligent,perseverance等。通過這個活動,學生不僅能認識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胡潔遠,2012)。
三、反思
閱讀文本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抓好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中之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解讀文本,尤其是對文章內涵深層解讀,幫助學生不僅理解字面含義,更能準確把握人文情懷、作者的價值觀等,讓學生學會學習,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王薔,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