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碩
摘 要:初中體育教學中,田徑是主要項目,其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體質。文章旨在研究如何提升初中田徑運動的教學水平,首先闡述其重要意義,然后分析當前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對此探討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 田徑教學策略 生分意義 問題
目前很多初中生對田徑運動的認識不夠深,甚至完全不感興趣,因此體育老師必須經過了解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點,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并實施有效方案來進行田徑教學,從而實現增強學生體質的教學目標。
一、田徑教學的重要意義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嚴重影響著其日常勞動和社會活動,因此健康的身體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前提。走、跑、跳構成的田徑項目作為一切運動形式的基礎,不僅幫助個體提高身體素質,也能增強身體協調能力。不僅如此,田徑項目還能加強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合作能力,例如接力賽是一個團體參加的比賽,考驗接力成員的前后配合性,比賽過程中接力棒傳遞的順利是獲勝的關鍵,所以接力賽作為田徑運動的一種形式是一項考察團體凝聚力和榮譽感的比賽。再者,學校的田徑運動不像籃球、足球等需要專門場地,操場空地就能夠實現該項運動的訓練、比賽。此外,學校田徑運動充分使用運動場所,不像其他科目運動,如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運動需要特定場地,其只需要一塊簡單的可以實施。學校若想提升學生運動的競技水平,可以京城組織田徑競賽,也會促進國家體育人才的培養。
二、田徑體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研究
1.學校不夠重視田徑體育課程
體育課改制度下的新課程標準是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在此影響下,目前初中體育老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而尚未明確如何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忽略了田徑運動課程的基礎性和針對性,教學的投入不足導致田徑教學深受影響。[1]
2.學生缺乏對田徑課程的興趣
初中生由于正處于好動的年齡階段,對球類運動項目更感興趣。此外,田徑運動是比較單一、枯燥的,并且缺乏娛樂性和趣味性,課程中涉及到的也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簡單的基礎項目,然而,學生對田徑項目的理解遠不如球類運動簡單,要掌握其動作要領,需要經過千百次的訓練。如果老師在教授過程中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就無法理解、掌握技術要領,持續一段時間后,學生由于始終感受不到田徑運動能夠促進自身身體素質的提高,會造成對田徑課學習的抵觸,從而放棄這門課。[2]
3.教師缺乏有效的田徑教學方式
田徑運動屬于內涵豐富的競技項目,看似簡單的運動,但課程教學中必須要保證學生上課的安全性,這是每位體育老師都要擔心的問題。老師一旦疏忽學生組織,極有可能造成安全隱患,頻繁引發安全事故。此外,很多體育老師帶領學生練習過于形式化,在田徑技術的教授上敷衍了事,盡顯田徑課的無聊。
三、體育田徑課的教學策略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育教師應該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田徑技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事先需要清楚學生的田徑基礎,當前許多學生是獨生子,成長環境優越,不承擔家務,再者家長和自身不重視身體素質培養,因此身體素質不好,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做示范動作的同時強調注意事項和技術要領,隨后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訓練,這樣將會給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參與率。例如,投擲鉛球課上,老師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身體的承受能力,在分組活動中,可以讓學生根據不同球類的重量循序漸進,或是小組互換的形式進行訓練,安排第一組先投擲足球,第二組投擲籃球,第三組再投擲鉛球,從而提高了學生田徑運動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老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比賽錄像的方式,如劉翔打破世界紀錄的視頻,用名人效應激發學生學習田徑的興趣。
2.發揮學生的競技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個人競賽能夠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競技能夠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而體育競技的基礎就是田徑運動。體育老師應該利用競技教學的普遍性和有效性,課上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比賽。例如對于4×100 米接力賽的教學,老師先講解跑姿、接棒的技術,再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完成練習,最后進行小組比賽,要求名次靠后的幾組接受懲罰。練習過程中,為了獲勝每組學生必定互相指導著努力練習;比賽中,學生會為了集體成績盡力發揮。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多種多樣的田徑教材可以幫助各層次的學生自學和實踐。例如,鉛球課上,老師可以先播放鉛球比賽的錄像,然后要求學生模仿專業運動員投擲鉛球,最后對學生投擲情況進行評價,并作示范,讓學生反復練習。這一實踐過程中,學生根據錄像自己分解動作、相互指導掌握要領,通過自主學習更熟悉投擲鉛球的技術規律。
4.將趣味田徑同競賽結合
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初中生競爭欲望較為強烈,老師可以結合競賽進行趣味田徑教學。比如,教師可以舉行“籃球帶球跑”趣味體育比賽,先是對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籃球排球、帶球訓練等籃球基本動作的訓練,在學生了解籃球的基本知識后,將學生平分成若干組,各組成員站成一排,每兩人中間間隔 100 米,組織學生將籃球作為接力棒運球跑800米,最后判定哪個小組獲勝,判定標準可以依據哪組成員先到達終點、哪組犯規的次數最少。這種趣味田徑與競賽結合的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吸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激發學生團體競爭意識,活躍學生精神狀態,而且能夠顯著提升體育教學效率的教學質量,幫助總結學生田徑運動經驗,從而豐富體育教學理論。
綜上所述,田徑運動在體育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科學、嚴謹、有效的田徑教學方式將會幫助學生身體素質的真正提高,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制定合理的田徑運動教學方案,促進學生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
參考文獻
[1]潘思妹.新課標下初中田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完善措施[J].考試周刊,2010(13):139.
[2]楊裕虎.杭州市余杭區城鎮初中田徑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J].學周刊:2012(4):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