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紅
摘 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小學數學教育也受到了眾多的關注,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組成部分,數學承擔著重要的啟蒙作用,在小學生智力開發、思維發展以及綜合能力培養方面均有重要意義。要想保證小學數學教育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就需要加大對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從而不斷的提升小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為學好數學奠定牢固的基礎。目前在小學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中還有一些問題解決,所以教師要分析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使小學生具備良好的空間觀念,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學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策略[1]。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概念;培養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小學數學的開展,不僅可以發展小學生的思維,還能刺激小學生的智力開發,與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小學數學教育,采取有效的手段來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空間觀念,實質上就是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空間觀念的培養,關系著小學生數學意識以及數學思維的塑造,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均有不同的意義,所以教師應該加大對空間觀念的分析和探究,使用有效的手段來培養學生養成空間觀念[2]。
1、空間觀念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位置空間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指學生根據物體的相關特征而從中抽象出涵蓋的幾何圖形,然后再根據幾何圖形搜尋到與條件相符的實際物體,從不同的視角來觀察物體的范圍、關系以及變化情況,通過相關的語言來對圖形進行描述或者繪制出這個幾何圖形。其實學生空間概念的培養,就是在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僅如此,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基礎教育中的重點教學科目?,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空間觀念是小學數學教育的一大任務,通過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不僅可以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思維,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積極性,在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均有不同的作用。總之,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可以為小學生奠定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對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穩定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2、小學數學空間觀念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觀念比較落后
目前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直以提升學生數學成績為目標而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機械灌輸,并沒有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也無法從課本中總結出與空間觀念有關的內容。在這種落后思維的影響下,不僅學生的空間觀念得不到有效的培養,甚至還會損害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而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2.2抑制學生的創造能力
由于我國教學制度始終保持應試教育,雖然新課改的不斷地進行推進,但是大部分學生和家長甚至于老師,將學習成績放在首要地位,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將注意力放在考試中會考察的知識點上,對自身的能力以及思維的提升造成了忽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并沒有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對問題的思考上,只看中如何能取得更高的分數,這不僅對學生數學空間觀念有所限制,對學生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都是很大的打擊。
3、小學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策略
3.1 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小學數學是與學生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之一,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將空間觀念的培養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幾何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逐步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比如教學《認識圖形》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生活素材,指導學生觀察文具盒、窗戶、花壇等實際物體,以此創設出生活化的情境并進行課程導入,學生會發現“文具盒有兩條邊更長,兩條邊更短,窗戶的四條邊都一樣長,花壇只有一條邊”,而后教師再將教學重點遷移到課本上,學生就可以輕松形成對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的抽象認知,進而為空間觀念的培養奠定必要基礎。
3.2 合理組織數學實踐活動
動作和觀念具有一脈相承、互為表里的緊密關系,其中,動作是觀念的具象,觀念則是動作的抽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師就要特別注重合理組織數學實踐活動,將理論性的課本知識與實踐性的活動體驗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形成空間表象,在動腦思考中深化空間想象。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發放七巧板,指導學生運用七巧板拼出對應圖形,這時學生可以很容易發現“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互相組合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進行切割也可以分解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這就可以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進行知識整合,使學生學會從整體和部分的角度感知幾何知識,空間觀念的培養自然也就能夠水到渠成。
3.3 加強課堂教學的深入互動
小學數學教學本身是由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參與的一項復雜活動,只有師生互相信賴,才能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尤其是對于培養空間觀念這一難度較大的教學任務來說,就更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的課堂教學深入互動,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疑惑,學生也能夠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實現課堂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比如教學《位置與方向》這一節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中國地圖并向學生提問:“深圳在北京的什么方位?北京在西安的什么方位?”當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則將地圖中的指北標志進行變換,再向學生提出同樣的問題,通過這樣的針對性訓練,學生就能夠意識到空間方位與人眼所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促進學生在懸念和問題的指導下不斷發散思維,加深對幾何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空間觀念培養的效率和質量。
4、結語
小學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長時間堅持不懈的訓練,教師要做好引領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幾何的教學特點,精心的設計課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有效的培養[3]。
參考文獻
[1]朱華英.小學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8(24):110-110.
[2]丁春建.淺析小學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上),2012(6):130-130.
[3]孫月華.例談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5(17):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