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宇高
摘 要:中華民族是世界漫漫歷史長篇中屹立不倒的古老民族之一,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云集,文化底蘊源遠流長。中華傳統文化是歷經了歲月的洗禮而流傳至今的先人們的智慧結晶。小學時期是兒童學習的重要階段,小學語文作為語文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揮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本文將從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出發,探討其滲透途徑。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學;滲透
前言
何謂中華傳統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延續,是中華歷史經驗的結晶,是漫長時期里延綿不斷的文化思想。在小學階段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從基礎開始,培養學生的優良傳統美德、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而語文作為中國教育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在學生的學業生涯占極大的一部分。語文課堂既是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要領域,同時也是道德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必要環節,是時代發展的趨勢。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教學教材,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優良傳統文化內涵
唐詩、宋詞、元曲等詩詞歌賦是小學乃至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輝煌成果,是古代文人學子的智慧結晶。每一首古詩詞里所包含的豐富意蘊以及表達手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小學語文教材里包含了許多古文詩詞、散文小說,這些篇目里所代表的時代精神、所傳達的精神情感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華優良傳統的精神內涵。學生們們通過學習語文教材,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內容,激發他們對于中華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從小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潛移默化的將中華文化融入到生活之中。
二、從國學經典入手,讓學生受到優良傳統文化的熏陶
《論語》、《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著作里包含的傳統文化知識是繁多且珍貴的。國學是語文學習的來源,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和優良傳統的精髓所在。國學經典著作的傳承是必然的,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入國學經典,有助于優良傳統素養的延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水平。利用教材中的經典作品,開展課外主題教育活動是現代小學教學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形式。讓經典走進生活,走進學生,能夠讓學生貼合實際了解經典著作所傳達的精神以及文化內涵。感悟傳承優良的經典作品,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認同和自信心。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感受中華文化語言文字的魅力之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往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改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質量
對于目前的教學方式,不容置喙的是確實存在著不少的弊端。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之中,除了基礎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注意學生的運用技能發展,即實踐能力。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功利性的觀點應得到控制。刻板教學方式不僅不能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效果,更可能打擊到學生的學習動力,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校方的忽略或不重視,沒有關注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都是阻礙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因素。對于這類現象,學校應該重視相關理念的更正。而具有歷史淵源的傳統學校在轉變學校模式時,應該注意傳統與現代里面的結合容納,避免追求現代化建設而忽略傳統文化的延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關注傳統文化知識點,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校方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針,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對教師的素質培養提高標準,嚴格要求語文教師的文化知識儲備,不斷推動教師的學習,才能達到師生共同發展的效果。
四、適時結合課外資源,強化傳統文化教育
小學生的注意力是難以長時間集中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學生的注意力是小學教育研究的一大方向。課程時間是有限的,單純的按照書本內容進行教學,無法整體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課外知識內容,針對性的學習文言文、古詩詞等中華傳統文化,逐步拓寬學習范圍,豐富知識內容層次。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更加深入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內涵。通過課外興趣班等形式,比如,國畫繪畫、書法學習、古典樂器、傳統舞蹈等,以興趣為動力,促使學生主動了解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在這些項目中所包含的傳統內容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呢絨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融會貫通的。通過興趣學習,增強學生自身的文化氣質,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五、堅持優良傳統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的研究和探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優良傳統文化的引入的把握,探索更加有效的渠道、形式,更加全面的、多方位的開展相關的語文教育活動。重視教育與文化素質的共同發展,在創新和傳承之中尋找最優相關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倡導優良傳統教育研究,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在語文中的滲透途徑,研究語文教學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同時設立優良傳統文化教學的研究團隊,鼓勵相關研究,探究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策略。
結語
中華是禮儀之邦,是文明古國。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新時代的人民所肩負的責任。小學語文教學是發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應該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以至于失去延續優良文化的目的所在。在引入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注意對語文教材的探索,深入了解教材內容,結合國學經典開展教學。營造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培養學生具備深厚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品質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注重優良素質的培養,引導學生書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注重學生的課外活動實踐。中華文化在歷史的悠悠長河里之所以能夠不斷延綿發展,其重要的原因一致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通過課外的興趣培養,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語文學習熱情的效果。教師團隊的文化素質提升也是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滲入語文教學課堂的重要措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滲透結合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呆呆地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曉玉.中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有效滲透傳統文化[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10).
[2]趙世方.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7(11):53-53.
[3]魏祥銀.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5(45):110-110.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喬賢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