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
摘 要: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石,也是導出數學定理法則的重要基礎,要想發揮數學學科的思維鍛煉和素質培養功能就不能忽視對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的優化。而最好的知識學習方式是主動學習,只有當學生們以自覺、自愿的姿態加入到初中數學概念學習過程中,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激發,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才能深化。故要想提升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質量,我們就有以有效的教學引導措施支持學生在數學概念探究課堂中的主動認知行為。
關鍵詞: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方法探究
概念作為結論時是邏輯的原始點、基本點,而對概念的學習的過程又是拓展學生視野、開拓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受到傳統教學方式束縛較大,教師在組織概念教學時,仍然喜歡以大量習題訓練來強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記憶。而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們記住數學概念,但卻導致學生會背誦不會應用,思維僵化、視野狹窄,根本無法應對靈活多變的考試題型,數學綜合素質一直得不到較好的提升。故要想提升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質量,我們就要采取適宜的方式強化初中生在數學概念課堂中的主動認知行為。通過不斷的教學探索,我將初中數學中可以用于教學實踐的方法總結成了如下四點,現一一論述如下:
1、依托情境,總結概念
數學概念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演化而來的,現實生活是數學概念產生的母體。故要想提升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質量,我們不妨試著選擇并還原適宜的現實情境,以現實情境為依托展開知識探究活動,讓學生在現實情境的輔助之下,輕松完成對數學概念的探究。
例如:在“菱形”概念的教學過程,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中國結、伸縮衣架、推拉門圖片,然后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知道圖片中的圖形叫什么圖形嗎?”“菱形。”學生答。“哦?那它是一種什么樣的圖形呢?”我又問。“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學生答。“特殊在哪里呢?如何就能判定一個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呢?”我追問道。“四個邊都相等。”學生答。“那兩個邊相等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菱形呢?”我繼續問。“不確定,鄰邊相等的是,對邊相等的不一定是。”學生答。
就這樣,學生們在我的引導之下逐漸總結出了菱形的定義,并從概念中引申出了菱形的性質,掌握了菱形的判定方法。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以圖片教學和問題引導相結合的方式創設了生活化問題情境,讓學生們在對現實事物的觀察與探究中激活了自身情感,總結了菱形概念,發展了數學思維。
2、合作探究,解讀概念
合作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要想突破初中生的階段性思維局限,讓學生們充分參與到數學概念的探究之中,我們不妨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維護學生們在數學概念探究過程中的話語權,讓學生們盡可能的在對數學概念產生過程中理清概念形成的全部過程。
例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概念時,我先根據自己對學生動手能力、總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將能力上可以互補的學生分成了四人探究小組,然后展示如下問題:
(1)什么樣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至少給出哪些條件才能保證不同人繪出的三角形全等?
(3)全等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接著,學生們紛紛就上述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最終在對與同伴的討論、探究和親自實踐中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義。
在該教學過程中,我以合理方式組建知識探究小組,然后以問題驅動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探究,讓學生們在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中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獲得了獨特的概念認知體驗。
3、圖像輔助,深化理解
雖說初中生已經進入學校教育中的中級階段,但是從本質上來看他們仍然是一群未長大的孩子,在自身思維能力和心理特點的限制下,他們對抽象符號和文字的感知能力要比對形象的圖像的感知能力弱很多。故在理解初中數學概念的時候,我們不妨以圖像輔助學生們理解記憶文字,充分的認知數學概念。
例如:在“正數和負數”概念教學過程中,我問學生們:“同學們什么是負數呀,負數的概念是什么呀?”在學生們對上述問題進行回答之后,我繼續問道:“那你們知道什么是正數嗎?正數和負數之間的分界點是什么呀?”“正數是前面沒有負號的數。”“正數是大于0的數。正數和負數之間的分界點是0。”學生答。“哦,那0是正數還是負數呀?”我又問。“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學生答。“那你們可以用數軸將正數、負數和0表示出來嗎?”我繼續引導道。
隨后,學生們通過畫數軸,標記0和正負數等方式完成正負數概念理解應用任務,降低了學生們的概念記憶難度,提升了概念教學效率。
在該教學過程中,我以數軸輔助學生記憶正負數概念,化文字為圖形,在兼顧學生階段性認知特點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了學生的數形轉化思想,促進了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內化和發展。
4、定期反思,體系構建
課堂反思環節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點睛之筆”,讓學生們充分參與到課堂反思過程中去,不僅可以有效檢驗學生的課堂知識學習效果,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們梳理所學知識,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系統,升華自身思想。而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衍生依據,以數學概念為核心進行數學反思,可以有效的降低知識梳理難度,讓學生們更輕松的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故在進行初中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定期反思。
例如:在《有理數》章節教學完成之后,我為學生們組織了一次數學知識整理課。
首先,我問學生們:“什么是有理數,有理數中有哪些子概念,這些概念分別衍生出了哪些知識?”然后讓學生們以組為單位繪制知識結構圖。
接著,我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將學生的繪制的知識結構圖一一投影到大屏幕上,讓學生們在對這些知識結構圖的鑒賞和評價中完善了自身的數列知識架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數學知識體系,這為學生在以后的問題解決過程中靈活調用數學知識打下了良好基礎,促進學生數學概念應用能力的提升。
總之,數學概念是數學的細胞,也是我們在初中教學中必須重視的部分。故要想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我們就必須以情境為依托,以合作為途徑,以圖像為輔助,幫助學生們參與數學概念自主探究過程,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張光兵.優化概念教學,夯實數學基礎[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104-105.
[2]熊知龍.探尋概念教學基本路徑 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9(23):4-7.
[3]張鑫.以一次測試反觀初中數學概念教學[J].遼寧教育,2019(17):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