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盛行,小學數學教材也進行了相應的提升。為此,教師可以創新教學形式,為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創新教學;小學;數學
隨著教育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教學的理念與目標也發生了全新的變化,數學教學不再單一地注重培養學生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與思考方式,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以及綜合品質的發展。鑒于此,本文筆者就根據自身經驗,淺談下如何創新教學形式,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一、理清學生思路,培養自學能力
數學知識紛繁龐雜,學生很容易在面對諸多數學知識的時候失去方向,無法精準地把握學習目標,理清學習思路,從而阻礙了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而通過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學生可以發現舊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并明確下一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疑惑點,以此為基礎確定學習的目標,理清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具備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和思考進行正式課程的學習,拓展數學思維,從而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面積》這一課前,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上本節課程前,筆者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了一項預習任務,即結合課本內容預習面積這一節知識,并探索出如何比較兩物體大小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的預習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與此同時,筆者還會為學生提供一些道具,讓學生通過動手進行實踐,進而增強學生的理解與掌握。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理清了學習思路,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二、明確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對教師所要講解的內容一無所知,所以在聽課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地困難與阻礙,這時教師就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這就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下降。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提前了解教師在上課時將要講授的內容,明確知識的重點、難點,同時也可以確定自己對哪些知識不太理解,這就能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和方向指引,讓課堂教學就能夠有所側重,從而有效地提供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前,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課程的知識,筆者在上課前讓學生對本節課程的學習內容進行了預習。在預習過程中,筆者將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指出,讓學生重點預習該知識點,進而增進學生的理解。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建立數學模型,發展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指的是人在面對重大事件選擇之時,可以不被個人情緒左右的精神。只有具備了這種精神,學生才能探求到事物的本質特征,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從而順利的解決問題。而數學學科是一門抽象性極強的學科,通過學習數學知識,并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就可以慢慢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知識模型,養成不受事物具體背景影響的理性精神。
例如,在教學《面積》這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嘗試著用自己喜歡的圖形測試一個矩形的面積,并報出自己的測量結果。然后,筆者通過拋出為什么測量相同的圖形結果卻不一致這一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隨后,筆者又通過問學生如何才能得到一致的探究結果這一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教學過程中,筆者就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發現了數學問題,培養了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
總而言之,有效教學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為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立足學生特點,探索出具有操作性的、實效性的教學策略,以此來幫助學生更高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素養。
參考文獻:
[1]馬世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淺議[J].發展,2019(10):95.
[2]文德珍.探究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