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璐
【摘? 要】綜合探究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的開設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改革的重要舉措,充分反映了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地新理念,為政治課這一池“春水”的教學平添了許多波瀾,也注入了新鮮血液。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探究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本文首先提出了兩個學好綜合探究課的方法,然后講述了教材在綜合探究課中的重要性,最后講述課前準備對上好綜合探究課的重要性。
【關鍵詞】綜合;探究課;實踐;反思
開展綜合探究課有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給予學生一定的獲得體驗、經歷探究、判斷選擇的時間和空間,也給學科教學中傳遞情感態度價值觀提供了平臺。
一、學好綜合探究課的方法
(一)切勿壟斷“發言權”
在平日的教學中,為了趕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我們有時會出現“一言堂”或者“填鴨式的灌輸”,使探究活動往往流于形式,或者進行簡單討論后就進行必要的知識點的講解,久而久之學生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興趣、能力和習慣,而綜合探究課的出現恰恰彌補了這個不足。首先,綜合探究課的位置出現在一個單元的最后,這意味著學生已經學習并掌握了本單元的所有知識點,充足的知識儲備為學生們自主探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我們的探究成為可能。
(二)及時轉變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要做的只有三件事即鼓勵——傾聽——尊重,鼓勵那些平時比較膽小、缺乏勇氣,不敢表達自己觀點的同學,可以準備一些小獎品、小禮物,只要發言就有獎勵;傾聽同學們的發言,雖然有的想法比較稚嫩、不切實際,有點想法又過于大膽、毫無邏輯,還有的缺乏新意、墨守成規……但無論怎樣教師只傾聽不打斷,因為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來自學生的真實想法而不是經過加工制作的完美答案;尊重不同的意見,正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告訴我們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樹葉繁茂,尋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海茫茫,找不出沒有任何差異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尊重不同的想法,要以認可的目光和賞識的態度面對這些“不同”,因為這種“思維碰撞的火花”來之不易且彌足珍貴。
二、教材在綜合探究課中的重要性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并作用于學習主體,能夠使學生產生一定情感反應,并能夠使其積極主動地建構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顯然,教學情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例如《經濟生活》第二單元的探究課主題是《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圍繞就業與創業,我設置了兩個教學情境,分別是模擬招聘會和未來創業大比拼。全班被分成兩組進行,招聘會這一組是從“自薦信”入手,為了準備好自己的應聘自薦信,學生需要做到三個“了解”,即了解黨和政府實施怎樣的就業政策;了解當前比較熱門的專業有哪些;了解自己最喜歡的大學專業的就業形勢是否樂觀。然后按照遞交自薦信、招聘人員現場詢問考核……招聘單位宣布錄用名單進行模擬。現場模擬招聘過程,讓大家真切地體會到就業的艱辛。創業比拼這一組是從“怎樣成立一個公司”入手,首先是選擇怎樣的公司形式;經營什么產品或服務;這一行業的競爭狀況如何以及怎樣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個情境主要借鑒了電視節目中關于自主創業設計類的比賽。先讓每個學生為自己設計一個未來自主創業的方案。接下來審議討論小組評出比較優秀的方案,然后推舉幾個最有代表性的,由設計者到講臺上向全班講述。有的班級同學還就方案的可行性、現實性及創業價值提出自己的疑問,設計者現場解答,這種方式使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真切地體會到教學情境的創設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么重要。在教學情境缺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常常缺乏對知識應有的興趣,因為知識在這樣的教學中是以確定結論的面目出現的,不需要學生積極的智力活動,即使存在一些智力活動,也是按照規定的路徑進行的推理。沒有問題的教學不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反而會消減他們的學習熱情。可以說,創設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內在學習興趣不可缺少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學情境還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比較強烈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學習情境把抽象的知識轉變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而生活事件中均包含或強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因此,創設、呈現教學情境,有利于克服純粹認知活動的缺陷,使學習成為一種包括情感體驗在內的綜合性活動,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教師通過教學情境的設計,營造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全面表現和充分發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對綜合探究課充分準備
充分的準備是上好綜合探究課的前提。如何使探究課“活而不亂”“活中見效”,開展得有質量呢?在高度重視的基礎上,師生都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俗話說:“有備無患。”沒有充分的準備,探究課很容易出現冷場、混亂的局面。因此,充分的準備是上好一堂探究課的必要條件。課前,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思路并收集相關資料,與學生充分交流,同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建議;學生應根據本課的要求,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并整理相關信息,以便課上展示或交流。例如,《正確對待金錢》是高一《經濟生活》中第一節的綜合探究課。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節探究課對學生熟悉探究課的教學模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因此,課前我們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第一步:明確探究課活動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是通過收集資料、篩選信息,在分析、比較、感悟的基礎上,認同正確的金錢觀。第二步:讓學生分組搜集資料,明確自己觀點。將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每組設一位組長,負責各項工作。分組搜集古今中外以及周圍人對金錢的看法和具體事例,并明確自己對金錢的看法或自己認同的觀點。學生可通過上網查找,閱讀書籍、報紙,走訪等多種渠道進行搜集。第三步:讓學生合并同類觀點,為辯論做好準備。各小組長匯總本組同學的觀點,四名組長將匯總后的觀點加以整理,將觀點相同或相近的同學分成兩大組,即辯論的正反雙方。雙方明確各自主題后,進一步整理資料并相互切磋,為課上的辯論做好充分準備。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搜集豐富的資料,以便有效地指導學生并在課上與學生更好地進行交流。
實踐證明,充分的準備關系到探究課的成敗。在我所任教的四個班級里,經過認真準備的班級,學生觀點明確、思路清晰、論據充分,辯論相當精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些沒有認真準備的班級,學生思路混亂、觀點不明,沒有充分的資料作為論據,辯論中理屈詞窮,往往以失敗告終。由此可見,通過充分的課前準備,探究課就有了成功的重要前提,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收效。所以,通過充分地辯論本節探究課,學生不僅能表達自我觀點,更重要的是觀點的沖突、思維的碰撞、思想意識互相激蕩,引發連鎖反應,引出學生更多的意見和想法,也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真正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明是非,從而推進學習研究的深化。而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師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
四、結語
綜合探究課可以讓學生保持一個思路清晰的頭腦,保證學生的三觀正確,更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在思想上保持正確的觀念,并且秉著正確的理念發展自身。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真正發揮它的功用,讓它成為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主舵手。提高探究課的質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我們接受挑戰,堅定信心,不斷創新,大膽探索。
參考文獻:
[1]張華.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鐘啟泉.綜合實踐活動:涵義、價值及其誤區[J].教育研究,2002(6).
[3]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規定[J].當代教育科學,2003(4).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