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跟盛
摘 要:邏輯思維能力可將知識串聯起來,整合知識的內容,形成系統化的認知,邏輯思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的記憶知識點,還能夠在知識的理解上形成獨立思維,促使學生抓到數學的關鍵點,圍繞一個重點的信息提出數學舉一反三的想法,數學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形成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因材施教展開數學多樣化的課堂互動,鼓勵學生大膽的展開數學聯想,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中,不能單純關注學生的數學成績,而是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邏輯思維是學習數學必備的一種思維要求,當前小學生在學習中總是缺乏邏輯感,學習呈現出機械化的模式,為改善這種問題,教師應尋找邏輯思維培養的方式,導入興趣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的參與到數學當中來,在數學的討論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聯想具有邏輯性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讓學生在數學的邏輯思維下不斷探索數學的奧秘。
1.循序漸進,逐步滲透
邏輯思維的培養是一個循序的過程,不可能短時間讓學生具備邏輯思維,學生原本在數學的互動中是有一定的邏輯感的,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潛在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順著一條線索不斷的發散,逐漸的形成思維延伸、思維擴展,形成更多的數學思路,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培育中給予學生不同程度的啟示,將數學的枯燥性減弱,導入趣味的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滲透數學中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形成對數學更加清晰的思維思路,設計出符合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構建出數學的問題情境,從而讓不同階段的學習都具有討論趣味。
2.與時俱進,增加課堂趣味性
數學的邏輯思維培養應構建一個循序的計劃,期間教師選擇更為通俗易懂的講解形式,融合趣味的數學信息,增加數學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具有獨立的思考空間。
教師應善于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數學教學的題材,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為數學學習的條件,有助于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所學內容,幫助學生從心理上貼近數學。很多學生認為數學難而無用,會對數學產生抵抗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課堂,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時刻伴隨著我們。
3.營造課堂氣氛,打造活躍課堂
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理解題目內容,有效完成作業。許多小學生存在無法明確題目意思的問題,時常出現偏題或看不懂題目的情況發生。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小學生理解題目,加速做題速度,提升考試質量。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給出一個課題,讓學生進行講解,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和獨立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后教師再給予糾正,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4.以生為本,突出學生發展
在傳授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凸顯出教學的主要目的。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而且性格以及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是不盡相同。然后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想能夠真正掌握這門學科的知識,老師就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特點及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制定出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案。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目前老師使用的教學方式,還是以灌輸式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一味地進行傳授,根本不在乎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種形式的教學,往往使學生感到厭煩,降低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創新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加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還應該給學生自主發言的機會,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獨自思考問題,當學生對于問題感到困惑不能解答時,老師應該對學生做到及時的引導,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對于該科學習的效率,還能幫助學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5.構建情境,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中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呆板,教學模式通常使用一個模板,而且傳統教學模式一直在突出教師教學目的,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然而創設情境教學,并不單單是把教學內容搬到黑板上,而是通過對內容進行分析,與現存事物進行聯系等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淘氣,大多數的學生往往忽視對數學的學習,導致課堂上出現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現在我們將創設情景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之中,通過利用實際情況以及對背景知識的展現,把原有的枯燥乏味的知識通過情境創設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下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學習數學。因此,老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備課過程中,要注意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情境相結合,給學生提供融洽的學習氣氛。以《觀察物體》的教學內容為例,該課程的學習主要是觀察到物體的形狀。老師可以準備一些教學器材進行講解,比如讓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房子的模型所呈現出來的形狀,并進行思考。這種形式的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6.重視實踐操作,加深課堂印象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單一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即由教師進行單方面的知識傳輸,學生則被動接受,學習效率較低。在新型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教學的指導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倡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既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相關數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加深學生印象,實現有效教學,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是小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條件。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改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趣味性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溫玉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 西部素質教育,2017(1):168-168
[2]吳世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18,272(10):56-57.
[3]蘇秀敏.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32-133.
[4]趙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