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文教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國內特殊教育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特殊教育教學模式唯有進行切實的改變,才能迎合新時期教育要求,推進教育系統的進步。新課改要求必須轉變現階段的師生關系,將以生為本作為最基本的教育準則,重點強調學生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方法和資源解決當前特殊教育中的數學教學難題,提高教學有效性,確保特殊學生數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特殊教育 數學教學 自主探索 合作學習
在科技快速發展、經濟穩定進步的時代,特殊教育教師必須結合實際以學生成長需求設計特殊的教學方法,只有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實踐學習需求,才能夠最大化數學教學效益。面對特殊學生,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突出直觀性教學作用,在刺激學生多重感官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學習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
一、生活教學拉近生活聯系
所謂的特殊教育就是與普通教育有些許不同的教育,特殊教育學生從小接觸的世界與普通學生是不同的。因對于世界接觸的很少,所以特殊教育學生往往會對一切都感覺很陌生。而不是像普通學生一樣,只需直接利用生活常識就能夠理解數學知識。特別是聾生,因平時聽不到他人的聲音,時刻生活在無聲世界當中,所以在聾生的生活里實際上是缺少生活數學的灌輸的。聾生無法從他人的對話和交談中明白數學的奧妙和含義,聾生只能在數學課本、數學教材中了解生活數學的知識。所以特殊學校在開展數學教育中,應以學生的角度著手,為學生提供更為貼合生活的數學教學活動。這么做不僅可以拉近學生和生活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能彌補特殊學生不了解世界的遺憾。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白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重要性。這對提高學生數學認知、數學記憶來說有很好的幫助,使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重要前提。如學習認識人民幣知識點的時候,傳統教學中教師大多會直接展示給學生人民幣,幫助學生分清一元錢、五元錢、十元錢、二十元錢、五十元錢、一百元錢。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白了不同面額金錢的大小與作用。因普通學生生活中經常會有使用人民幣的對話,比如有的學生會在平時自己拿著20元錢購買零食,在與銷售員的對話中明白人民幣的作用和關系。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只能作用于普通學生,對于缺少生活經驗的特殊學生是發揮不了太大作用。特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意識并不能在此過程中得到培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用情景模擬的方式,由學生扮演顧客,教師扮演商人。很多學生因平時沒有過購物的經歷,所以在課堂中會表現的有點膽怯,此時教師一定要注重鼓勵,告訴學生這就是生活。隨后由學生與教師在交易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人民幣的作用以及不同面額人民幣的大致購買力。這種方法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辨認能力、認知技巧。
二、多媒體教學呈現直觀學習環境
絕大多數特殊學生都存在基礎能力差的問題,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就必須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一切圍繞學生,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真正意義上理解與消化教師所講知識。因數學知識保羅萬千,涉及到眾多方面與內容,僅憑板書教學往往并不能切實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有時候還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與生活閱歷。所以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真實、直觀的學習情景。將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和內容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調動與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抽象思維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質和學科素養。
如在學習圖形知識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辨別什么是圓、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長方形,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各種各樣的物品照片,如鉛球、乒乓球、足球、籃球等圓形。三角板、自行車支架等三角形。方磚、魔方等正方形。桌椅板凳以及書本等的長方形。學生在多媒體設備的支持下理解與鑒別了不同圖形的關系和形象。在結束知識點與概念的教學后,教師還可以用FLASH課件開展游戲教學,由教師點擊圖形隨后出現各種圖形,學生需要通過舉手搶答的方式回答圖形形狀。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充分實現了課堂互動,在調動了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知與理解,有助于全面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
三、分組教學調動學生探究意識合作能力
新課標提出必須重視學生自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將學以致用作為最終的教育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殊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是略微有限的,這源自于其本身的基礎能力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就成為了特殊教育的數學教育首要克服問題。結合經驗可以得知,合作探究、自中學習是一種非常良好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可以在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應用意義的基礎上,提升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如學習解決問題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先為學生呈現這樣的問題:假設小紅想要買3個香瓜與1個西瓜,假如每個香瓜3塊錢,一個西瓜10塊錢,請問如果想要買3個香瓜與1個西瓜的話,小紅需要支付多少錢。實際上這道數學題是非常簡單的數學題,很多學生都能使用非常簡單的方法即3+3+3+10=19元。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先將學生按照能力分為多個學習小組,隨后用學習教具完成情景模擬。學生通過組合計算的形式完成計算方法的總結和討論,一些聰明的學生甚至會用乘法的方式進行計算。該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結語
特殊教育應采用特殊的教學方法,在尊重學生主體差異的同時,發揮特殊教學作用和價值。教師應當以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設計教學活動,切實發揮學生的優勢與價值,提高教學資源整合能力與作用。為學生打造功能全面、內容科學、結構合理的教學系統。貫徹以生為本原則,推動新課改的有效滲透。確保學生既能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能適應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海平.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之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