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仁
摘 要:美術作為一種視覺方面的藝術,在整個初中美術教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審美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也可慢慢積累視覺方面的經驗,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但是,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在人文素養教學方面依舊存在一些不足。與此同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也要做好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以便更好地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為日后的創造性學習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本文主要對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做好人文素養的教學進行了探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初中美術;人文素養;教學方式;探究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現行的美術教育把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為總目標。美術課教學趨向于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使美術從高雅的殿堂融入學生的生活,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精神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如何在初中的美術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的教學
在實際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好人文素養方面的教學,做好對學生的關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落實到實際就是,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的強化好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為學生構建更加優質的學習氣氛和環境,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以及討論之中。在美術的欣賞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有效的提出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自由的分組探討,比如,在學習《自畫像》時,老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為何梵高的自畫像只是畫了一部分?”然后給出合理的討論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一)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創新
當前的教學不僅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更需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綜合素質。但是結合當前的初中美術教學我們不難發現,當前的教學內容過于的理論化,教學的內容不能夠很好地滿足當前的學習需求。為了進一步的將初中美術中的人文素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夠直接按部就班的講解課本內容,老師需要對現有的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升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去選擇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如,在學習關于自然環境的描繪的相關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安排學生去觀察外界的自然環境,然后將自己的所看所感合理的記錄下來,在學生繪制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營造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更好地刺激學生的創作靈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采用更加新式的教學方式
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這對當前的初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方面的教學,老師就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科學的新式教學方式,這也是對原有的教學方式的一種突破和創新。老師可以將多媒體設備進行合理的引入,向學生展示一些和美術創作相關聯的優秀影視作品。與此同時,老師說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去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學習關于繪制山的相關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引領學生選擇就近的山去欣賞和登高望遠,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所想所感有效的融入到作品之中,進一步給學生帶來創作的靈感。通過這樣更加高效和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鼓勵學生學習,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的提升他們的創作能力,這也可以有效地督促學生實現學習的目標。
二、初中美術在人文素養教學中暴露出的缺陷
隨著素質教學的普及以及人本思想的影響,有很多的老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初中美術教學中更是可見一斑。通過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不難發現,借助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空間,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維意識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且也可以規范學生學習的習慣。但是也不難發現,在實際的初中美術人文素養的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主要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1.在教學目標之中很難突出人文素養這一模塊內容。初中的美術教學和其他的學科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初中美術教學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老師都沒有重視到這一點,所以在教學任務中沒有將人文素養模塊進行突出,這不利于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教育。
2.沒有有效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占據著主導地位,老師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地位。比如,在進行美術賞析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會有一些老師依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講解,不能夠積極引導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所想所感,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不能夠很好地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當前的初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好人文素養方面的教學和培養,通過人文素養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陸秀維.淺析關于初中美術課程教學的創新探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