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摘 要:在職高機械專業核心素養體系中,創新意識是其重要的組成元素,要求專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職高學生的就業優勢。本文立足職高機械專業實訓教學,從多個層面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職高教育;機械專業;創新意識;實訓教學
隨著全球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創新能力逐漸成為各行業人才選擇的重要標準。職高作為培養創新技術型人才的主要場所,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習得,還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從而為社會源源不斷培育出全能型高端人才,助力我國工業化進程大踏步前進。
1 創新教學觀念,奠定能力基礎
職高作為教育結構改革所衍生出的中等職業學校,同樣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致使很多教師依舊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尤其是機械專業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沉悶,缺少活力,極大地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基于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思想,引導學生以創新態度面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新知,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方面,從學校層面來看,要多為機械專業教師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可選派教師,或輪流組織教師到其他學校參與教學經驗交流活動,掌握先進的機械教學模式,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比如,機械專業中鑄造、鍛壓、焊接等操作過程可以通過多媒體三維視頻進行演示,將原本枯燥的原理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明確自身在教學中的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訓充分結合起來。
2 創新教學模式,尋求異性思維
創新意識表現出較強的求異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求異性的培養,讓學生在創新實踐中形成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以“平面四桿機構”知識點為例,傳統教學法就是:提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類型的四桿機構?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通過展示平面四桿機構的圖片,讓學生對于平面四桿機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詳細介紹每一構件。教師講解平面四桿機構的各種類型,并列舉生活中的應用實例,讓同學們有進一步的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但對知識點的內涵理解不到位。對此,教師就可以引入項目教學法,通過項目驅動、理實一體、產學結合的實訓模式,全方位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團隊形式,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實訓活動,從項目市場調研、生產投入、后期營銷等各個環節均讓學生親身參與。首先在課堂引入當地某一企業四桿機構產品設計項目,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各小組繪制產品圖紙,根據任務確定設計尺寸,繪制構建圖樣,逃孫制作方案,同時并編寫產品說明書,最后策劃本組成果展示。贏得勝利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定獎勵。為了贏得比賽,就需要在作品中融入創新元素,從而達到創新意識的培養。另一方面,以技能競賽項目為驅動。在實訓教學中可以將各級機械類學科競賽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初次接觸時,可以鼓勵學生從與自身專業相符的方向出發,選擇好的作品進行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逐步開展獨立完成作品設計,并將每一個作品看作是不同階段的成果上傳至網絡平臺,供大家進行交流探討,從而激活思維,產生思維碰撞。
3 加深校企合作,培育創新人才
職高在開展機械專業實訓教學時,還應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為學生搭建更為廣闊的實訓平臺,確保所培育的人才能符合企業需求,能快速轉變角色,積極融入到崗位工作之中。對此,學校可邀請合作企業中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來校充當兼職教師,與專業教師形成“雙師”體系,由企業骨干人才教學實踐部分,專業教師傳授理論知識,確保所培育的人才不僅具有夯實的理論基礎,所掌握的技能符合行業發展,是企業機械崗位真正需要的[2]。企業與學生簽訂實習合同,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到企業真實的項目之中。同時,學校要邀請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之中,建立工學研基地,課程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并在工學研基地開設創業區,周末時段全天對外開放,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想法以及創意在創業區進行展示,并進行售賣。
4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職高學生而言,創新意識是其今后融入社會、步入工作崗位的有力競爭力。如何在機械專業實訓教學中滲透創新意識的培養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積極為學生創設具有創新氛圍的實訓環境,深化校企合作內涵,真正將學生培育成具有創新意識的全能型高端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春棉.基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機械類實驗教學[J].山西青年,2017(18).
[2] 狄馳.基于競賽的機械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7(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