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
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會計人員的轉型迫在眉睫。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的方向也需要改變,側重培養會計人員在戰略、預算、成本、營運、績效、投融資、風險以及管理會計報告等八個方面管理籌劃能力。本文主要介紹了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所遇到的一些阻礙以及人才培養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一、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企業對會計人才的渴求,高職院校設置了較多的會計相關專業,而這些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側重于財務會計專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管理會計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涉及的管理會計知識少并且非常的零散。這導致會計專業學生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知識缺乏系統的了解,也不知道目前有哪些企業在管理會計應用上比較前沿。種種原因,造成了國內管理會計人才出現巨大缺口,這也導致了截至2020年,培養出30000名精于理財,善于決策和管理的管理會計人才這一目標將難以實現。可見,高職院校在探究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道路進程上緩慢前行。
二、目前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阻礙
(一)缺乏專業的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
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以大數據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優勢,結合企業自身經營業務、會計信息處理要求以及管理決策分析要求,采用管理會計的各類工具方法,使得會計人員由核算轉向決策。但是高職院校沒有一個完整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給學生進行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多個管理能力的展示,使得學生在這些管理方面的能力顯得十分不足。
(二)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向不明確
目前中國管理會計正處于向上發展的時期,管理會計人才是企業、事業單位等急需的人才。但是高職院校既沒有加強管理會計的系統理論知識教育,也沒有以提升管理會計實務能力的教育,整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向不知在何處,更談不上在人才培養方案上有更進一步的探索。大多數高職院校只知道培養學生管理方面的能力,但開設的課程不能幫助學生成為一名優秀甚至合格的管理會計人才。
(三)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差
會計教師不愿意轉型,不想改變現有的教學狀態,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進程中,表現比較消極。這就導致會計教師缺乏完善的管理會計知識體系,桎梏了學生系統地掌握管理會計知識。教師的教學固化在傳統的成本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計算,沒有結合企業實際去進行成本管理分析、預算決算的分析,更不用說涉及戰略管理和風險管理這些知識。
三、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應對策略
(一)有信息化系統的支撐
開放和共享的信息資源,加快了企業的業務信息與會計信息的融合,這就要求管理會計必須在龐大的數據中去尋找和挖掘到有價值的信息,并予以正態分析。這一過程的實施又必須借助信息技術才能更好地實現。由于高職院校自身科研能力有限,導致其難以開發出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但是高職院校可以和企業合作研發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甚至也可以采購相關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進入課堂,改變學生傳統的會計思維,提高學生在大數據背景下的決策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領導力。
(二)加強管理會計專業方向建設
為了推進國內管理會計發展,高職院校必須建立人才儲備。我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里面指出需培養初級、中級、高級和特級四個級別的管理會計人才。高職院校可以結合該框架,培養出以初級為主的管理會計人才。首先,培養學生掌握一般財務從業人員的業務知識,能正確執行我國財經法律法規,做一名有職業操守的會計人員。其次,培養學生多個方面的管理籌劃能力。再次,讓學生認識到管理會計實踐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其思維創新能力。最后,培養學生能夠處理各種關系,能夠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傳達信息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組織領導的能力。
(三)發揮專業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或者其他專業的優秀教師們能夠利用其在研究方法、知識結構等方面優勢,對管理會計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創新研究,做出更多的校級課題、市級課題。一方面,借助國家會計學院的各種培訓機會,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會計的系統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利用寒暑假的時問去企業調研,了解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及需求情況。這樣傳達給學生們的也是比較系統、超前的管理會計思維。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應積極面對并適應管理會計新思想帶來的挑戰,學校加大管理會計科研的投入,建立相關的科研基地。教師們也不要消極應對管理會計所帶來的變革,應該學習相關的管理會計的理論知識,去企業進行管理會計發展狀況的深入探究。學生應該改變傳統的會計學習思維,不僅僅是會做賬,還應該學會戰略和風險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讓自己更加優秀。
參考文獻:
[l]楊金梅.“互聯網+會計”時代,高職管理會計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財會學習,2018(18):210-212.
[2]李文艷,戴兵.強化高職院校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的策略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