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歐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也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如今教育逐漸強調全面發展,除必修的課程之外還要注重其他學科的發展,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做到個性化發展。為了貫徹落實有關內容,對小學中年級的美術教學,教師應加強重視,豐富課程內容,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完成對于內容的掌握,促進相關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實踐能力;創新;中年級教育
引言:
小學的美術課堂,其開設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聯想力,讓學生通過美術的課堂進行放松與調節,讓他們在畫作中獲得成就感。所以,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教師應積極探索課堂,深入研究適合學生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勇于實踐,積極探索。
一、人格獨立,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性
(一)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
在每個班級中,每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差異,成長的環境、性格特點以及周邊的環境會促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針對學生的特點,教師要摒棄傳統觀念,在統一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更好的投入到美術創作中。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以學生為主體,更好的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與教師之間構成良性的循環,更好的推動創新課堂的構建。
(二)合理分布課堂時間,進行創作留白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給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進行對于本次課的回顧與總結,并根據相關知識結合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對于畫作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創作出更具有獨特性的作品。并且在課堂中,教師應注重知識與學生之間的平衡,既讓學生了解到美術的基礎知識,同時還不限制學生創作的靈感。
二、師生和諧,著重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
在美術的課堂中,教師主要是起積極引導與傳授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更加符合學生的方式方法,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鼓勵式教學,在問題的回答上,教師應著重發現其閃光點,并以此進行鼓勵與開導,肯定其回答的思路,而對于其中的問題教師也應該進行提出,讓學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為接下來的創作提供幫助,從而引導學生不斷成長,讓學生在美術的課堂中,逐漸建立起自信心,為更好的投入到繪畫中打好基礎。另外,在課堂中,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心態,尊重每一位學生,用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位同學,發現其在美術中的優點。同時,教師還應創設相關活動,在活動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輕松愉悅的氛圍。在課后,教師還可以積極的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難點,鼓勵與引導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進行發展,最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融入其中。
三、學會放手,鍛煉與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樹立正確的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美術課堂主要以教師傳授為主體,這種教學模式大大的限制了學生的創作能力與獨立思考。為了改變這個問題,教師應采取翻轉課堂模式,改變教師固有的地位,讓學生占據課堂,給予學生更加自由的空間,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主體地位,進而在實踐與創作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水平,更好的鍛煉自身能力。
(二)相信學生的能力
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問題與麻煩,有時也會求助老師,對于學生的詢問,教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或直接進行講解,因為這樣并不能鍛煉學生能力的形成。故而,在面這種情況時,首先要判斷問題的難易與否,如果問題相對較簡單,那么教師給出相關思路,讓學生進行二次思考與研究;如果問題較難,那么教師將問題進行展示,讓全班同學進行研究與思考,在學生的溝通中,通過自己的探索與全班的力量找到正確的答案。由此可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做好媒介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鍛煉與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想法。
四、創新課堂,實現課上與課下相結合
對于以往的教學模式,授課方式單一且美術教學主要以理論為主,因此學生對于美術課堂的興趣程度并不高,進而影響了學習效率以及繪畫的構思。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普及,教師也應轉變授課理念,積極與時代相結合,通過創新課堂,讓固有的知識進行全新的展示,結合實際,利用身邊小事進行對于美術的分析與思考,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將美術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布置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楓葉是秋天的象征,以楓葉為主要原材料,“秋”為主題構建一幅屬于秋天的畫。通過課上與課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美術課堂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讓學生更加熱愛美術課堂。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的這個階段,正是學生思維的萌發時期。因此更需要教師掌握好學生在這個階段的成長規律,規范學習習慣,在輕松的氛圍下,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的將想象力融入到美術的創作中。
參考文獻
[1]薛麗麗.小學美術EVA材料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葉麗莎.中小學生美術學習興趣隨學段增長而減退的原因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8.
[3]姜浩.非物質文化遺產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